消費者在哪兒? 上周末內地補假,加上港澳好多朋友都約好“五 · 一”假期才出門,結果我星期日北上珠海,發現熱門商圈和大賣場都沒有了平日的人頭湧湧,逛街、吃飯體驗變好,入場、結帳都不用排隊,連出入港珠澳大橋口岸都是一路直通,真讓我吃了一驚。 那個星期日澳車北上的配額都約滿了,即開車出關的澳門家庭和其他周末無異。然而在大賣場,人卻少了非常多,車位也剩了很多,這說明平時人滿為患,當中主要群眾可能更多是本地人和港客。珠海熱門地方尚且如此,有些本身客量就不多的商場和景點,周末當然就更顯冷清。 我去過好多廣東的城市都是這樣,大家集中去幾個熱門商場和去處,其他地方能分到的客源都很少,大如廣州、深圳、佛山,近一點看中山和珠海,無一例外。不少商場人流越來越少,有次老公帶我們去中山,說有個甚麼遊樂場開在商場裡,結果去到烏燈黑火,不單只遊樂場結業了,店舖哪怕有開的也是在用關燈省電的方式經營,基本可猜想店員或店主已在另謀出路了。 商業社會高度競爭,商場和景點又越開越多,哪怕大灣區人口夠多,生意能不能站得住腳,還是要看投資策略與經營管理,一發現形勢不對勁就得改變。不管曾經如何風光,一旦對消費者來說缺乏新鮮感和吸引力,很快就會被淘汰。這次我因想去特定商店,所以去了個很久沒去的商場,結果導航發現商場連名字都改了,到了現場才知道換了營運商操持,店舖多了一些選擇,一些往日不太理想的動線規劃和停車設置,也有了變化。以補假日來說,人流確實不錯。 這樣想來,澳門的市道氣氛可能不只是澳人北上這一問題所影響,關鍵還是生意人本身。消費者精打細算做選擇,也合情合理。 向 南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