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區商舖空置率未見改善,價格、租金續承壓。 民生區舖價續跌 個別企業轉租為買 【澳門日報消息】訪澳旅客消費模式改變,居民消費持續外流,營商環境未見改善,各區“吉舖”隨處可見。有地產業者表示,經營環境改變,過去大手入貨的企業,需減價賣貨去槓桿。多數投資者審慎入市,擔心低處未算低,料民生區商舖價格仍有下跌空間。不過,少數有實力的民生企業逐步“轉租為買”,選擇優質舖位持久經營。 高士德舖虛位以待 地產業者表示,黑沙環、高士德、渡船街等民生區的街舖空置率有所上升。渡船街主要受網購衝擊,區內不少服飾零售店因居民消費習慣改變而相繼結業,近年又面對消費外流,業主願意減租,也未必吸引商戶進駐。 高士德過往一舖難求,每逢有“吉舖”均迅速獲承接,現時則有多個商舖虛位以待。更有投資者罕有減價售舖,租金回報率約3.5%,情況罕見。至於黑沙環區,大商舖較難獲承接,舊有租約完結離場,新租約需減價求客,且需要時間吸客。個別區域的商舖呎價更跌至住宅呎價水平,可見市場信心相當薄弱。 皇朝區舖租跌五成 皇朝區等與博彩旅遊業高度相關的區域,因博彩業發展模式、結構改變,早於貴賓廳離場初期已率先下挫。至今旅客消費力減少,消費喜好改變,區內商舖多轉型做餐飲、一般零售,難以負擔較高租金,舖租至少跌5成。個別商舖業主為求減輕負擔,不僅較高位買入價割價五成求售。即使賣出,仍未夠償還銀行貸款,需準備另一筆現金予銀行“贖身”,情況相當慘烈。 目前本澳營商信心未見改善,過往大手買入物業的企業、投資者,相繼被銀行追收貸款故需減價求售,情況料持續。外圍關稅戰影響等因素,均影響投資者心理,擔心低處未算低,普遍審慎觀望,料民生區商舖有下調空間。 商舖供款貼近舖租 不過,少數過去穩紮穩打的民生中小企及投資者,如藥房、凍肉零售、小型超市、麵包店等小型企業,反而把握市場機會部署入市,逐步轉租為買。因商舖價格大跌後,部分商舖供款已貼近舖租。有現金流的企業考慮長遠經營買入商舖,把租金用作供款,長遠多一個自置物業。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