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百日任性禍害世界 當地時間四月三十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任期滿一百天。在美國政治文化中,總統執政百日是一個重要節點,被視為衡量其表現的“試金石”。誇口會為美國帶來“前所未有繁榮”的特朗普又交出甚麼樣的成績單? “史詩級失敗!”“混亂!”“動盪!”這是美國諸多媒體給特朗普百日新政的評價。《時代》雜誌指出: “他(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頭一百天是美國歷史上最動盪的時期。”美國前總統拜登在卸任後首次公開講話中批評道:“在不到一百天的時間裡,這個新政府造成了如此巨大的損害和破壞,令人震驚。” 對內,特朗普政府把目標鎖定在政府部門改革、管控移民、廢除DEI(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政策等領域。上任首日,他即簽署行政命令成立“政府效率部”,由億萬富翁馬斯克牽頭,大規模改革聯邦機構,數萬億美元的對外援助被凍結,超過十萬名聯邦僱員被解僱或接受買斷協議。削減開支的“大刀”還砍向了美國公共服務和科研機構。在移民問題上,特朗普開啟了“史上最大規模驅逐行動”,調動從美國國稅局到郵政局等各個政府機構搜查涉嫌非法入境者。 對外,特朗普延續了第一個任期的“退群”行動,把拜登時期重新加入的《巴黎協定》、世衛組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等又退了個遍。在貿易領域,大幅升級其保護主義政策,向一百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加徵關稅。特朗普還絲毫不掩飾貪婪:多次表露對格陵蘭島和鄰國加拿大的領土野心;反覆威脅“收回”巴拿馬運河;覬覦烏克蘭礦產,提出“以礦產換援助”。美國學者認為,特朗普政府外交政策是“強盜思維和交易主義的結合”。 百日間,特朗普執政團隊還屢屢上演“荒誕劇”:特朗普“炮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特殊政府僱員”馬斯克與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美財長貝森特爆發激烈爭吵,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陷入“群聊門”,美防長赫格塞思被曝把軍事機密信息分享至“親友群”,美國國稅局長今年已四易其人……美聯社評論,執政團隊管理混亂,醜聞、內鬥與拆台持續。 哈佛大學歷史學者弗格森日前撰文指出:“重返白宮不到一百天,(特朗普)就用他遊戲中的鐵錘敲打國際安全秩序,摧毀美國在北約和其他盟友心中的信譽,還有國際自由貿易體系。” 特朗普執政百日,為美國和世界帶來了罕見的動盪,也讓他的民望急瀉。反對特朗普政府的抗議風暴一次次席捲全美。單是四月五日一天,全美有一千三百場遊行示威,超過五十萬人參加。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的支持率已跌到三成九,是八十年來所有美國總統百日執政中最低的。 特朗普第二任期百日執政表現,已為他剩餘的任期定下基調。未來四年,美國的內政外交依然會延續目前的混亂局面,將美國的信譽揮霍殆盡。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