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下文化自信種子 近日,有多位網民曬出新版中小學英語教材課文,展示其中新增的北京四合院、風箏、端午節等中國傳統文化內容,並感歎“給孩子們從小培養文化自信!” 原來,網民曬出的篇目並非個例。在新版英語教材中,處處可見“中國風”:單元開篇頁以喜氣洋洋貼春聯、掛燈籠的插畫來解釋“family”(家庭)概念;用兒童化語言去介紹古蜀文明的青銅立人像以及神樹等考古發現……精心設計的文化元素,在全國中小學生的英語課本裡悄然生長。 事實上,在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們的外語教材,包括英語教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容嚴重缺失。近年來,隨着中國教育改革的深化,“中國風”與英語教學的融合已成為我國英語教育領域的新趨勢。 以四川為例,當地省教科院率先發力,有意識地增加中華文化內容和傳統畫風插圖繪本,如剪紙、水墨畫等。早在二○一八年編寫的中小學生英語讀本,小、初、高三個階段中華文化佔比分別達四成五、三成、三成一。不僅如此,四川還在全省域中小學生中開展“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活動…… 這場英語教材的變革,讓孩子們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刻理解和傳承中華文化,以國際通用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它在孩子們心中種下文化自信的種子,讓他們在全球化浪潮中,既能以中華文化為豪,又能自信擁抱世界。 千 語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