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斷章寫義)流量為王?

流量為王?



    當追求流量成為全民運動,就表示演算法早已造成普遍價值觀扭曲,因為所有的行為最終都是為了達到粗暴、簡化的KPI。一篇臉書帖文的好壞標準不是邏輯通順、文情並茂,而是互動、觸及、轉換的數據。比起好好講話,玩時事哏、諧音哏、迷因更有機會被人注意。行銷界歷久不衰的網站SEO也是如此,Google建立了一套網站標準,方便他們的演算法進行搜尋結果排序,但人們總是有方法投機取巧,也總是有不符合標準的好網站被埋沒。

    【摘自:〈有流量,又怎樣?《扁平時代》揭露演算法的虛幻佈景〉,Brien John,Openbook閱讀誌,二○二五年三月十一日】

    當你在社交平台發佈帖文時,浮現在腦海裡的第一個念頭是:如何透過圖文內容好好地反映自己心中所想?抑或接下來分享的這則帖文能獲得多少個讚好或心心?我覺得,最初想的可能是前者,但帖文發佈之後,後者大概就會成為主導。原因何在?在於社交平台上的“流量為王”風氣。

    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曾說過:“在未來,每個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鐘。”這句話在傳統媒體壟斷一切資訊流通,閱聽人只能被動地接收訊息時,簡直就有如天方夜譚。然而,當社交平台面世,人人都掌有屬於自己的媒體後,我們都變成集生產與消費合一的“產消者”。當一個又一個素人變名人的例子出現後,大家都認為自己會成為下一個成功個案,漸漸地,我們都希望自己分享的內容能被人所看見和喜愛;而當被看見、被喜愛成為終極目標後,相機食先、容貌焦慮等情況會逐一出現。因為在應用社交平台的當下,我們想的已經不是分享,而是捕捉眼球。

    演算法可惡,但它不過是將我們心中的陰暗面加以放大。



    穆    森



69

鮮花
44

握手
9

雷人
34

路過
8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