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與寧靜 晚飯時電視正播出《穹蒼下的澳洲》,熒幕不時出現一望無際的山林,以及一個個廣闊的沙灘。半小時過去了,鏡頭下還是沙灘和樹林,只是地方名稱不同,於是覺得有點乏味了。之前同一節目曾播映過《穹蒼下的世界:南意大利》等紀錄片,當鏡頭播出那些偏離大陸的海島,小島上雖然也有海灘,但絕對比不上澳洲的那樣廣闊。不過,島上的小街巷、依山崖而建的教堂和簡樸的小屋,總覺得是經無數歲月燻炙過的,寂靜中帶着濃厚的煙火味,內心便騰起想到這些島嶼小住幾天的念頭。日間在小街巷閒逛,晚上則在窗前觀看滿天星斗,倦了聽着陣陣海濤入夢,那是多麼愜意的事呵!所以,當《穹蒼下……》播映時,我總是全神貫注的,生怕錯過了一閃而過的美景。 靜下來便想到一個問題,為何自己現在對遠離人煙的美景興趣不大呢?可能是年紀大了,知道遠離鬧市的美景雖然可觀,短暫停留則可,但絕對不宜長期居住的,因為一旦有病或需要幫助時,走出住所,舉目全是山林海灘,雖然清麗可人,只是全然幫不上手的。柳宗元那篇《至小丘西小石潭記》便提到沒有人煙的美景是:“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後面三句的意思是:“因為環境太過淒清,不能長時間停留,於是將它記下來便離開了。” 最理想的居所,當然是既可遠離煩囂,又可與鬧市為鄰的地方。別以為那是奢望,香港的鯉魚門,在那個古老的燈塔與東面天后廟之間,有條靠着堤壩而建的小村莊,村中的街道狹窄,只容得單車馳行,不過也有籃球場、廁所等公共設施。村民如果要外出,只要步行二十分鐘便可到港鐵油塘站。忽然覺得,或許這些鬧市中的小村才是最理想的居所。 公 榮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