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莊日記》海報 接納 平等 尊重 ——評《山莊日記》 前段時間,筆者有幸到聖保祿學校觀看電影《山莊日記》。這是一套以殘障人士為主角的電影,內容深刻且具教育意義。故事講述輕度智障的啟峰,自小與母親相依為命,母親長年帶着他工作,因為母親擔心自己離開人世後,一直生活在自己世界的啟峰將無法照顧自己,無可奈何之下,她選擇讓啟峰到山莊暫住;善良勤勞的家權,他的父親一直希望可以幫他找個好女人,希望她可以照顧家權的起居飲食。可是,家權早就傾心在山莊一同工作的婷婷,這段感情得不到家人的允許,因為婷婷也是一位智障人士;舞台劇演員Henry為了在演藝上得到突破,能演好新劇的角色,他決定去探望在山莊生活的弟弟耀聲,去體驗弟弟的生活,了解弟弟的內心世界…… 電影由三位殘障人士的獨立故事串連起來,其中第二幕令筆者印象最深刻,就是家權父親深愛兒子,所以對他未來的對象要求很高,女方除了要有能力照顧他的生活,還要和兒子是真愛。可是偏偏兒子已有心上人,只是父親無法接受她也是殘障人士。筆者能理解“養兒一百,長憂九十九”的道理,為人父母時刻都會為孩子的成長而擔憂,總希望自己能披荊斬棘,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給予孩子。父母的愛越多,可能對孩子成長的干預就越多,但當孩子們要長大了,除了給予他們引導外,更應該給予追求愛的權利和自由,讓他們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大概才是最有溫度的尊重和關愛。 有的時候,接納和放手也是愛的表現。 父母除了關心和呵護孩子的身體健康,對他們精神和情感的需求以尊重也必不可少。殘障人士的成長可能有別於一般的小朋友,由於先天或者後天造成的一些缺陷,他們的生活有很多的不便,也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難。但這不代表他們不能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通常給予特殊的朋友們氾濫的愛和過度的呵護,這有時是低估了他們的能力,其實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毅力,要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強得多。 整部電影圍繞“傷健共融”的主題以詮釋,沒有刻意催淚的畫面,也沒有絕望至死的悲痛,處處透露着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告訴我們真正的共融是接納、是生而平等的尊重。 李淑萍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