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演藝學院為學生創演出平台 香港演藝學院慶祝建院四十周年,近日熱鬧非凡。四月十八至二十五日連續八天“演藝蕭邦鋼琴節”剛落幕,“演藝學院大提琴音樂節”於四月二十六日至五月二日接踵而來,加上姚桑琳教授主事的木樂、銅管和敲擊樂整年的學生系列音樂會及國際大師班,學院是沸沸揚揚。 這些音樂節和系列音樂會,為該校學生創造演出舞台,成為香港“盛事之都”美麗的板塊,令這個亞洲演藝中心之一更亮麗。日前有關權威雜誌公佈的全球音樂學院排名,香港演藝學院再次進入世界前十名,連續八年名列亞洲第一。這是香港了不起的文化藝術成果,並成為具國際水平的文化標誌之一。 近十年來,香港演藝學院積極在教學上向國際頂尖水平看齊。音樂學院除一向在鋼琴方面培養優秀演奏家外,其他專業也不遑多讓,尤其是管樂、作曲、弦樂都湧現優秀學生,在國際比賽中屢有所獲。畢業生也考進亞洲甚至歐洲一些州立樂團甚至是聲部首席,比如上海交響樂團巴松管首席、法國圖盧茲國家交響樂團雙簧管首席等, 香港的小交響樂團、城市室樂團就更不用說了。香港演藝學院的戲曲、舞蹈、電影電視、舞台及製作等各學院專科同樣是不可忽略的,每年為香港培養大批演藝表演和製作人才。像香港電影和電視在世界上的成就,演藝學院功不可沒;香港中樂團屢創歷史,成為全球最優秀、水平最高的中國民族樂團,與源源不絕的本土作曲家關係密切;屢有佳作的香港芭蕾舞團也是中國以至東南亞舞蹈界翹楚。 香港演藝學院的成就令香港人為之驕傲。筆者還是要說,這所優秀的演藝學院也幫助澳門,從這裡走出廖國敏兄弟、龍綺欣姐弟、許恩樂兄妹、還有謝慧庭、周清嵐、吳宇彤、許莉莉、王倩兒、王偉文等一大批澳門土生土長的音樂家,澳門應該感激香港演藝學院。 □清 風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