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奕龍 將轉介慢性病患者予非牟利團體管理 政府研公私營醫療協同發展 多名議員關注公私營醫療市場平衡的問題。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表示,已委託澳門大學開展公私營醫療體系協同發展的研究,探討公私醫療合作的最佳模式、維持公私營服務份額的平衡、成本效益分析以及醫療專業人才的規劃。相信研究完成後,將有助於推動公私營醫療服務的平衡及可持續發展。 推慢性病篩查套餐 議員黃潔貞問及未來如何與私營、非牟利醫療機構合作,去開展慢性疾病的篩查和管理計劃。衛生局長羅奕龍表示,將加強居民篩查慢性病和管理慢性病,政府將向參加計劃的私人醫生提供相關培訓和認證,讓他們推出慢性病篩查套餐,包括三高和體重管理等項目,加強居民預防保健意識,善用醫療券。 慢性病管理方面,羅奕龍稱,政府正與兩個非牟利團體商討合作,計劃將衛生中心長期跟進的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患者,在等待複診時轉介到團體接受慢性病管理教育,令患者可更系統及全面管理病況。預料其中一個團體最快可在第四季實施。 研澳應用先進療法 羅奕龍稱,當局持續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提升醫療服務效率,目前已引入胸部電腦斷層掃描閱片輔助系統,幫助更加有效率檢視影像報告,今年年底亦會引入為糖尿病患者做眼底篩查的技術。同時,政府計劃透過立法為先進療法等提供法律支撐。在先進療法方面,包括基因、細胞及組織工程療法等,當局希望評估療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是否符合道德倫理及公眾利益,再決定療法是否能在澳門應用,歡迎業界提供更多意見。 議員黃潔貞反映早療服務不足,輪候時間長。柯嵐表示,在完善早療服務方面,社工局、教青局和衛生局曾作系統性評估,包括加入部分篩查項目,但反應不是太好,政府將檢討其中原因加以完善。 醫療團隊離職率低 多名議員關注醫療人員的工作壓力及薪酬待遇問題。羅奕龍回應時稱,目前衛生局共有醫生六百三十人、護士一千四百人,過去五年平均離職和退休比例為百分之二點六,離職率比例較低,反映澳門醫療團隊是穩定的。 另外,議員施家倫建議“做運動換積分”獎賞,柯嵐認同施家倫提出健康管理積分計劃,相信若推出,會受到歡迎,當局會認真考慮。今年是國家體重管理年,本澳亦有意考慮在社區中心設體重管理門診,但目前希望有更好的命名,如考慮命名為“美麗站”等。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