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採訪團於科學館地標心形樹合照 ![]() 採訪團一行參觀科學館 四大使命推科教會展 獲四國家級基地榮譽 科學館去年接待71萬人次 “機遇澳門”主題採訪活動昨開展在澳行程,來自內地、香港及澳門的記者組成的採訪團於下午兵分兩路採訪。其中一路採訪團走進澳門科學館,科學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穆欣欣及科學館館長邵漢彬向傳媒詳細介紹科學館的情況。穆欣欣指出,科學館去年接待遊客數量高達七十一萬人次,相比前年增長了百分之八。 本報記者 吳惠珊 楊夏怡 報道 成校園第二教室 穆欣欣向傳媒介紹了科學館的歷史,四大使命及近年發展計劃。科學館至今已開館十六年,四大使命包括推動青少年科普教育、會展平台、推動高新科技及科學傳播。科學館並獲得四個國家級基地榮譽,包括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北斗科普基地,以及綠色低碳教育基地。 在科普教育方面,科學館與教青局緊密合作,成為學生校園之外的“第二教室”,十四個展廳內容與澳門教材相對應,涵蓋水、電腦、物理等知識領域。近年來,科學館還根據社會發展更新展廳內容,例如增加網絡安全、數據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等主題,以反映科技進步與時代發展。 推“老友記”科普 科學館注重互動體驗,大部分展品具備互動功能,激發青少年的好奇心。此外,科學館還推動科普閱讀,設立科普閱讀角,舉辦科普劇場活動,通過戲劇形式傳播科學知識。科學館自前年推出“青年科技村”培訓計劃,針對有科創興趣和潛力的高中生,提供三年專門培訓,結合產學研模式,助力澳門特區的科技教育與人才發展。科學館近年還關注銀髮一族的科普教育,和社團合作邀請近五百名長者參觀,幫助他們提升信息獲取與應用能力。 其後,科學館館長邵漢彬帶領採訪團,深入展覽中心各個展館,詳細介紹館內的豐富展品與特點,並參觀科學館地下室的創客空間及網絡實驗室。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