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遇澳門”主題採訪團昨參觀石排灣大熊貓館 將與中央及四川相關單位協調 澳大熊貓繁殖計劃適時公佈 “機遇澳門”主題採訪團昨下午兵分兩路。其中,路線二首站參觀石排灣大熊貓館,市政署自然保護研究處長陳海峰表示,大熊貓作為中國國寶,已成為澳門文化旅遊的重要亮點,是中國文化對外輸出的窗口,吸引大量遊客參觀,大熊貓館去年約三十二萬人次入場,包括本地居民及旅客。 區域合作提升保育 陳海峰表示,澳門大熊貓館具生態保護與教育功能,旨在吸引遊客與本地居民參觀,提升公眾對生態保護的認知,並推動自然保護相關知識的普及,更成為國際遊客了解中國文化的橋樑。被問及區域合作與技術交流方面,他表示,澳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動物園,如香港海洋公園、廣州動物園等保持緊密合作,內容包括野生動物醫療技術協作、專業人員交流,共同提升動物保育與醫療水平。至於本澳大熊貓繁殖計劃,陳海峰稱,需與中央政府及四川相關單位協調,具體進展將適時公佈。 大熊貓飼養員莫詠嫻分享照顧大熊貓開開、心心、健健、康康的日常點滴時表示,平日飼養員需要定期為大熊貓健康檢查與保健,以及行為訓練,與大熊貓互動密切。雙胞胎大熊貓“健健”、“康康”個性各有不同,哥哥“健健”體型較大、性格調皮、較缺乏耐心,“康康”體型較小、活潑好動、叫聲較多。澳門的四隻大熊貓均以竹葉、竹竿、竹筍為主食,竹材來源包括廣東與成都,輔以高纖維餅乾補充微量元素,並提供蘋果等作為點心。 “機遇澳門”一行踏入大熊貓館的瞬間,目光便被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吸引,其一舉手一投足,都成為媒體拍攝的焦點。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