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悅讀科幻之美》科幻文學講堂”於“世界閱讀日”當天舉行,吸引不少學生參與。 ![]() 李易謙 ![]() 檸檬羽嫣 響應“世界閱讀日” 中國作協科學館城大辦文學講堂 四月廿三日是“世界閱讀日”,為響應節日並鼓勵公眾參與科普閲讀及提升全民科學文化素養,中國作家協會及澳門科學館主辦,澳門城市大學協辦的“《悅讀科幻之美》科幻文學講堂”於當天在澳門城市大學文化中心劇院舉行,活動以“未來有多遠”為主題,邀請兩位曾獲多個獎項的內地青年科幻作家李易謙和檸檬羽嫣開講,分享創作經驗和對未來的看法,為觀眾打開科幻世界的大門。 科幻文學以科學元素結合人文思考,對未來提問,也對當下反思,啟發人們對未來無限可能的想像。身兼作家、記者、UP主等多重身份的李易謙,近年憑《維度》、《異常:兔子露西婭失蹤報告》等代表作,成為新生代科幻創作的中堅力量。他以獨特視角詮釋科幻與現實的關係,並以AI技術作切入點,分享自己對科幻與科技關係的探討。 勉青年參科幻創作 李易謙表示,雖然 AI 技術強大,但人類在科幻創作中仍有獨特價值,人類的情感認知、共情能力,以及在創作和閱讀中探索自我的過程,AI無法替代。一針見血指出當下華語科幻存在自我束縛的問題,題材多局限於星辰大海、宇宙災難等,創作形式較為單一。如今中國科技發展迅速,與之掛鉤的科幻小說也會走向大眾,勉勵有興趣的青年加入科幻創作,“先動手,再調整”,創作出更多不同類型的作品,推動科幻產業發展。 本職為神經科醫生的檸檬羽嫣,將專業知識與科幻創作有機結合,其著作《治癒者》更被改編為內地熱播電視劇《治癒系戀人》。講座中,她以科學基礎與文學創作兩大部分,為觀眾介紹當下醫學領域 AI 的進展,以及 AI 結合腦機介面融入生活的現狀,探討這些科技發展對未來生活的影響,並期望科幻小說能對技術發展後的人類定義進行前瞻性、警示性思考。 創造力非AI可取代 檸檬羽嫣又認為,人類的創造力不可替代,AI應作為工具,而非創作者。形容寫作如同一場旅程,從一個有趣的故事開始,世界觀會自然展開。勉勵不管任何專業的學生如想創作科幻小說,都應發揮自身的優勢,運用科學性點子與人文內核思考,提升對世界和社會的感知;學習文學理論時,保持獨特的創造力和風格,避免被框架束縛。 科幻文學講堂吸引近四百位聽眾到場,包括澳門城市大學、青洲中學、教業中學及培正中學學生。學生們於發問環節爭相提問,作家們以幽默及理性並存的態度一一為學生解答問題。提問學生獲贈作家親筆簽名作品。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