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南方的挑戰 本文中的“全球南方”,與一般政治與社會經濟領域的定義不同,主要針對長期被北半球忽略與誤解的南半球,加以討論。這個赤道以南、擁有三十二個國家、無數個海島及南極大陸等地,擁有地廣人稀的大洋洲 (如澳洲大陸),與地狹人稠的南亞、非洲、南美洲、加勒比海和分散在南太平洋諸群島。總面積佔地球的一半,人口高達六十億(全球近八成),人均壽命僅六十八歲,遠低於全球平均壽命的同時,廿五歲年輕人口佔最大宗。這個分佈在遼闊的太平洋、大西洋與印度洋等海域中,絕大多數經歷過北半球歐美強權國家殖民,甚至至今的託管與海外屬地,見證了人類歷史上殖民的武力擴張、資源掠奪與霸權欺凌等過程,也因此種下該地區長期社會階級難以流動、貧富懸殊依舊與政治動盪不安的因子。在這個區域中,除了極少數國家如紐澳等,其餘多數的全球南方社會仍處於發展中國家的地位。儘管二次大戰後不少國家獲得獨立,但在政治、經濟、教育與社會等各方面,依然深受前殖民國方方面面的影響,甚至仰賴他們的庇護。其中紐澳至今仍是大英國協的一員, 一九八○年代以前是英國農牧產業的後花園,以英國福利制度立國。後因歐洲共同市場成立,英國就近取材,不再仰賴紐澳的原物料輸出,於是在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推動下,紐澳與南美洲諸國先後實施新自由主義,將國有資產私有化,引進市場競爭機制,徹底翻轉原來的社會福利國家,也造成日後非預期的後果。 這些年,筆者有機會造訪南半球國家與島嶼,親眼目睹以下的挑戰,值得世人關注: 一、全球南方受氣候變遷影響嚴重。各地經常發生強烈的熱帶氣旋,釀成慘重災情。另一方面一些南太平洋島嶼又處在乾旱與暴雨兩種極端氣候。加上受到北半球工業污染的影響,造成南半球從最初的臭氧層破洞,紫外線超強,讓南半球居民飽受皮膚癌與白內障等威脅,也因海水污染與升溫,讓附近海洋浮游生物瀕臨絕種。而近年來的氣候暖化、溫室效應與南北極冰山融解,造成海平面上升,南太平洋島嶼備受淹沒威脅。 二、殖民影響隨處可見。以巴西薩爾瓦多市為例,曾為葡萄牙海外重要貿易港,也是當年非洲奴隸的交易中心。殖民者不但不關心當地居民,且帶來白人致命的流行疾病,用武力征服當地原住民,殺害所有男性,只留下婦女與兒童,殘暴至極!難怪南美洲各大城,多見白人居民,建築上也充滿歐洲風格。此地著名的地標為一座高大鞭刑柱,自十六世紀以來,是殖民者對非洲奴隸及違法者,公開施行鞭打羞辱之地。如今卻成為觀光景點,充滿嘲諷意味。至於澳洲,曾是取代北美的英國罪犯流放地。這與十八、九世紀歐洲工業革命有關,當年許多原本從事的行業被機械取代後,許多人因失業斷炊,出現“飢寒起盜心”的鋌而走險,被迫步上犯罪之路!這其中還包括年僅九歲的小童,因飢餓偷竊被抓,送到遙遠的澳洲及附近島嶼流放,被迫從事各種苦工與挖礦等刑罰。女囚犯來此也備受凌辱,因懷孕生產致死的不計其數,可見南半球所遭受的殖民滄桑史,其影響例子猶存! 三、相對於北半球的繁榮發展,此處的陸地雖蘊藏豐富礦產與森林,海洋中也不乏多樣的海洋生物與天然資源,但南半球依然仰賴農牧業,少數以觀光業為主,大多居民仍處在經濟弱勢的地位。尤其南美洲及非洲等地,依然充斥貧窮文盲、販毒走私、黑幫暴力、軍事政變等問題,影響整體的社會發展。 四、文盲和貧窮相伴,南半球的教育有待提升。一些貧困地區,教育資源短缺,公立學校相對有限,加上社會上既得利益者的壟斷,私人教育反而受到政府的大力補助,如南美洲等國。識字率也與性別有關,在非洲與南亞中的女童教育機會受到剝奪,連成年女性識字率也遠低於男性。全球成人文盲中有超過百分之七十五集中在南亞、西亞和非洲中部及南部。 因此,全球南方至今仍充滿了各種挑戰! (本文部分內容摘自《郵輪環球周郵記》一書) 周祝瑛(大學教授)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