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阿爾卑斯山上的聖母像



如果沒有堅强的信念和神靈的 庇佑,二十世紀初的人們是如何 把聖母銅像背到勃朗峰上?

    阿爾卑斯山上的聖母像



    三月底,兒子帶着兩個孩子從迪拜回到他阿爾卑斯山滑雪勝地沙莫尼自家的木屋別墅度假,來電讓我提前兩天過去幫忙照看孩子。原來他要跟隨登山嚮導Lucien Boucansaud攀登那座從度假木屋大廳就能望見的白雪皚皚懸崖峭壁——海拔四千一百米的韋爾特山。成功登頂後,他特意安排教練帶我乘登山纜車登上海拔三千八百多米的南峰Aiguille du Midi。在登山前一天,我特地去小鎮登山裝備店租了雙冰爪鞋,其餘用具Lucien早已為我備妥。

    後來與兒子同看首映紀錄片《聖母瑪利亞》,方知帶我登南峰的二十八歲年輕嚮導Lucien竟是當地登山高手。一年前他曾單槍匹馬征服西藏與尼泊爾邊境海拔七千一百多米的普莫里峰。這部紀錄片記錄了Lucien與登山嚮導好友Guillaume Pierrel,去年在勃朗峰周邊七座山峰尋覓聖母瑪利亞銅像的實况。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上山下谷攀登中,兩位年輕嚮導十日內跋涉一百三十多公里,累計爬升一萬六千餘米。他們輕裝簡從,或步行滑雪,或乘滑翔傘與雙人自行車,拜訪了勃朗峰周邊七座四千米級高峰上的聖母瑪利亞銅像。

    自十九世紀歐洲掀起攀登阿爾卑斯山勃朗峰的熱潮起,便有多尊聖母雕像被人背負上山。一九二七年傳奇山區嚮導Ravanel率隊將聖母像抬至勃朗峰山區的Grépon峰頂(難怪連沙莫尼小鎮的登山裝備店都借其名號)。約一百年後,我兒子的登山教練Lucien與摯友再度征服此峰及另外六座受聖母庇佑的山峰。我始終好奇:這些重達十至二十公斤、高逾一米的銅像,當年究竟如何被抬上空氣稀薄的山巔?又爲何甘冒奇險?或許正如我兒子與其教練的夜間探險——當年那些虔誠的天主教徒、嚮導與村民組成的隊伍,用原始裝備與繩索,在山脊上以血肉之軀,在沉重喘息中將信仰一寸寸推向雲霄。這需要何等勇氣與信念!

    暱稱“紅衣人”的Ravanel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在勃朗峰山區經歷九死一生的意外後,他發誓要在雄偉岩峰之巔安放聖母銅像以謝上帝。一九二七年他組織一支大型探險隊,在神父陪同下將青銅聖母像抬上峰頂。有一天,Lucien偶然在家中發現這段往事:“母親在穀倉舊家具抽屜裏找到當年探險隊的照片與信件,原來其中某位成員曾居於此屋。”這些古老遺物點燃了Lucien探訪聖母像的執念。此類聖母像並非孤例,登山傳統中,各地峰巔曾安放過諸多聖母像。幾個世紀以來,勃朗峰既令人神往又使人畏懼,當地村民總覺山間遊蕩着鬼魂,危機四伏。“雖非虔誠天主教徒,但我始終想追隨竪立這些聖母雕像者的足迹。”Lucien的隊友對採訪記者如是說。

    在勃朗峰山區,常聽嚮導們說:“山上某個角落,總有小聖母銅像注視並守護着我們。”這令我想起中國沿海地區的觀音巨雕,或福建媽祖廟,爲出海漁民提供精神的支撑。

    在勃朗峰善變的高海拔天氣裏,雪崩隨時可能吞噬生命。即便科技昌明的今日,人類仍難逃自然無常。那些頭戴王冠的聖母雕像永遠伫立峰巔,凝望雲霧繚繞的山谷,守護着瞬息萬變天地間的渺小生靈。



    陳增濤



11

鮮花
14

握手
63

雷人
52

路過
83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