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獻青春起來 參與東南學校舉辦的學生海報設計評審,驚喜不斷,享受其中,被感染了。自二○一五年在各方支持下,學校與世界記憶遺產項目連接上,校領導和老師將文獻教育引入到課堂中,轉眼已經十年,成效顯著,已成為亮點,多次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相關官員和專家的極高讚賞,更認為應作為其他國家和地區學習的典範。 這次參賽同學在老師指引下,從UNESCO《世界記憶(國際)名錄》中選出文獻遺產,進行分析學習,並針對重點,將主題呈現於海報中。且不說海報設計各出奇招,豐富多彩,其實比賽遠超出平面視覺。他們利用短短五分鐘時間,以英文引介檔案中的歷史故事。如土耳其耶爾德茲宮攝影照片系列,可愛的同學以角色扮演重現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時期對攝影作為記錄和現代化帝國手段的濃厚興趣,演繹得活靈活現。 初中生組為了介紹他們的海報作品——拉脫維亞民歌集,女同學穿起民族服裝載歌載舞,漂亮極了,那邊男同學則七情上面地介紹:克里斯賈尼斯 · 巴倫斯 經畢生努力,匯集了二十多萬首民歌曲文本才得以流傳。選擇安徒生童話故事的高中團隊,以《皇帝的新衣》為題,全組同學投入演出,引得全場哄堂大笑,將氣氛推向高潮。 當然,他們也有認真的一面。值得高興的是,同學表示參與世界記憶項目,對國際社會更了解,跨越文化界限,也明白文獻遺產作為人類共同記憶的意義。中學生將文獻的精粹清晰表達,老師的細心指導應記一功,充分發揮孩子的想像力,那種感染力不亞於專家學者在研討會的演說。 他們以年輕的角度和感知,只是數分鐘生動有趣的演繹,將那些明明已經發黃的史料,賦予了活力和生命力。青春真是美好。 遨 翹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