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 雖然從來未有到過意大利巴勒莫,但最近連續出席了三場講座,令我對這個地方感到分外親切。這三場講座均是由來自巴勒莫大學的朱西教授(Giuseppa Tamburello)主講。朱教授分別探討三個不同話題,除了早前已經提過的中國宮(Palazzina Cinese)外,另外兩場分別是關於教授語言的方法及中國的打工詩。由於參與的學生以普通話為主要溝通語言,所以我們要求朱教授以普通話演講。誰知朱教授一口答應,實在令我們喜出望外。 在港澳地區教授第二語言(例如英語)的方法,一直以來都是以講授文法為主。以香港的教育系統為例,我們從小到大學習英語,除了極少數學校外,基本上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英國文學的。朱教授在巴勒莫大學教授中文的方法讓我們大開眼界,她不單讓初學中文的學生直接閱讀文學作品,而且還要求他們嘗試把作品翻譯成意大利文。然而,這種以文學為本的方法令學生更投入學習,學習時變得更為主動。事實上,那天出席講座的學生很多都是準教師,她們聽到這種教學方法時,茅塞頓開。我們過往舉辦的講座,同學都很少主動提問,這幾次的演講剛好相反,問題不絕呢。 至於另一場演講是關於中國的打工詩。這些詩人因經濟問題,離鄉別井,到外省打工。坦白說,我雖然說是研究現代詩歌,但一般較少注意到有打工詩這個類別。說來也慚愧,我接觸到打工詩是因為朱教授送了一本她翻譯的詩集給我,這個研究話題在香港是較少學者關注的。有趣的是,在答問環節中,有一位來自內地的同學,竟然曾經擔任打工詩刊的編輯,當場還提供了不少第一手資料供大家參考呢。學生的積極投入實在罕見,我們坐在那裡的老師只能輕嘆:這是朱西教授獨有的魅力啊。 區仲桃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