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蘇既可賞葉亦可食用 春天的紫蘇 紫蘇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春天便可播種,秋冬收穫種籽,葉與籽都可以食用。紫蘇葉有強烈而獨特的香氣,常用於搭配魚或海鮮類,既辟腥亦增鮮;紫蘇種子稱為荏子或蘇子,可直接食用或浸製食用油,清新解膩,有抗菌效用。 紫蘇(Perilla)常見綠紫蘇和紅紫蘇兩種,原產於東南亞、中國中南部、印度喜馬拉雅山區等,現於亞洲溫帶普遍栽培。在中國,種植紫蘇的歷史約有兩千年,明代李時珍曾記載:“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滷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湯飲之。”紫蘇以葉入藥時,中藥名為紫蘇葉;以果實入藥時,中藥名為紫蘇子;以莖入藥時,中藥名為紫蘇梗。其性味辛溫,香氣入肺脾二經,具有發散風寒、理氣、和營、止痛、健脾胃、消痰止咳、行氣寬中、解魚蟹毒之效;可治風寒感冒、傷風頭痛、咳嗽氣喘、胸腹脹滿、胎動不安等。《名醫別錄》謂紫蘇:“主下氣、除寒中,辛散溫行、氣香醒脾,故能行滯氣以和胃,用於感冒風寒表証而兼脾胃氣滯之胸悶不舒、嘔噦惡食等症,常配香附、陳皮等同用。”據之製成的名方就是“香蘇散”。 紫蘇因為有芳香辟穢、辛溫散寒的功效,中醫認為魚蝦蟹乃生冷寒濕之物,所以秋冬季節大閘蟹當造時,會用紫蘇葉與蟹一同蒸熟以解腥寒。在日本,新鮮紫蘇葉更是被廣泛使用,亦是基於紫蘇的上述效能。 除了日常食用,紫蘇還具有四大功效:(一)補血:紫蘇的鐵質含量可謂蔬菜之冠,每一百公克中便含有七點四毫克,只要適當攝取並搭配食用維生素C含量高的蔬果,更能促進鐵質吸收效率,改善缺鐵性貧血。(二)減肥:紫蘇葉內含豐富水溶性膳食纖維,可被腸道細菌分解發酵,並能結合水分形成黏稠的水漾層,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足感,並提升糞便含水量,進而減少熱量攝取,達到減肥功效。(三)降血脂:紫蘇種子可提煉出豐富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可幫助降低人體血脂濃度,並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中的DHA與EPA除能降低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外,還具有放鬆血管、降血壓以及抗凝血等作用。(四)抗炎:紫蘇籽油內含的Omega-3不只具有控制血脂的功效,也可抑制發炎介質和纖維化因子,有效對抗體內發炎反應,改善慢性發炎的狀態。 華 娜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