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天鴿重創餘悸深 民防工作成核心



社會工作局啟動避險中心

治安警察局聯同澳門建築機械工程商會協助移走阻礙公共道路的大型環保斗

保安高校聯同民防志願者執行災後社會復原行動

“傷者”吸入濃煙不適

工人堆砌防汛沙包

司法警察局對拒絕撤離住戶進行危機談判

保安部隊及保安部門按負責的分區執行疏散撤離行動

消防救護員在崩塌山泥中救出被困人士

    天鴿重創餘悸深  民防工作成核心

    年度演習需提效  區域聯動值得諗



    自二○一七年超強颱風“天鴿”重創澳門後,特區政府將防災減災列為城市治理的核心課題。作為應對極端天氣的關鍵舉措,自二○一八年起每年舉行“水晶魚”大型民防演習,透過實戰驗證跨部門協作與社區動員成效。

    演習八年效率提升

    今年“水晶魚”大型民防演習已是第八次舉行。面對氣候變化加劇的威脅,澳門應如何進一步優化防災減災網絡?過往“水晶魚”演習動員警方、消防、氣象、醫療、市政等約三十個部門及民間團體逾二千人參與,主要模擬颱風疊加風暴潮的全災害情境。通過逐年增加撤離站點、測試低窪地區分級撤離機制,成功壓縮疏散時間,加強協作搶險救災,科技救援設備升級,關鍵區域的避險路線規劃效率更提升不少。

    低窪建築加裝水閘

    未來,或出現更多極端氣候,當局需要更前瞻佈局,將“水晶魚”演習在應急預案基礎上,加強風險預防,建議透過短中長期措施逐步落實應對。其中,短期可建立“防災認證制度”,包括要求在低窪地區的新建築物等必須設置應急後備電源與防水閘門,舊樓在環境及條件許可下,同樣要適時加強防災設備;中期可透過完善“社區風險地圖”數字平台,結合AI模擬不同災情下遇到的疏散問題,更好應對改善;長期則在現有《粵港澳應急管理合作暨大灣區應急救援行動合作框架協議》下,持續推動粵港澳防災一體化,深化大灣區救援資源調度機制,從被動“救災”到主動“禦災”,令本澳及灣區城市的安全系數不斷升級,以保障大灣區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本報記者   逸 言



42

鮮花
84

握手
60

雷人
52

路過
97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