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長長的時間 變成想成為的人 《職人的工具》和《噸》,都是三浦太郎最新的中文出版,作為這次在MGM “童遊媽閣”的共讀選書,符合了澳門生涯規劃學會常年來推廣的事務:在教育與職業現場,為不同世代提供職業或是人生生涯規劃方向的倡議。而這些,是需要長久以來的經營與推動。 在活動現場,Emily老師自己動手,將書中的工具提出,就好像變魔法一樣,一晃動繪本,“職人的工具”就會從書頁一一落下。在帶讀的過程中,孩子們各自拿着自己抽到的工具,跟着故事的進程比對“它們是什麼”,孩子們也去想想看,什麼樣的“職人”會使用到這些,進行着哪些“工序”。 我們給孩子們進行職業認識與示範的時候,常常都會提供單一方向:容易展示各種職業的“成功”。甚至要求孩子們去累積各種“成就”,來逼近於達成未來職業選擇的“成功”。但探索需要空間,認識的空間、嘗試的空間、失敗的空間,“決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三浦太郎可以說是用繪本創作作為這方面“示範”的人。他在書裡,回應孩子的好奇與熱情(《車子工作中》),並給予他們手中所執之器具(《職人的工具》),甚至回應那些一無所用的時刻(他在《國王的孩子們》給出一個角色:一位小王子,他沒有職業上的夢想,只想看到兄弟姊妹在各行各業得到最大幸福),沒有任何“光環”也是可以的。所有社會視如敝屣之處,都是彌足珍貴的熱愛。 三浦太郎曾經在二○一五年做過一個大型的展覽,他邀請世界各地的孩子們寫信給他,將孩子們的繪本化肖像,大大展示在不同的美術館。在提問中,他問孩子們將來想變成的人。時至今日,這些回答都怎麼實現?是否都得到了相應的陪伴,以及靜靜地等待? (一場兒童閱讀聚會的側面觀察 · 二) 川井深一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