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門中樂團廣東粵劇專場音樂會 粵樂尋聲 澳門中樂團在澳門第三十五屆藝術節的唯一演出,就是五月九日晚八時,在“澳門百老匯”——百老匯舞台舉行的“粵樂尋聲——廣東粵劇專場音樂會”。 寫這篇小文前,想先弄清兩個概念。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沒見“粵樂”的詞解!而高胡演奏家余其偉,在其《廣東音樂文化歷程》一文中有說:“廣東音樂(又稱粵樂)是伴隨着新文化運動而發展壯大的”。那是否可說,“粵樂”即為“廣東音樂”,即流行於廣東一帶的民間音樂。“粵劇”,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則有詳細闡釋:“廣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用廣州話演唱,主要流行於說粵語的地區,也叫廣東戲”。其實,在說粵語的人的口中,“粵劇”又被稱為“大戲”!有老一輩人為了把“粵劇”和“西洋歌劇”作出區別,把“西洋歌劇”戲稱之為“番鬼佬大戲”。 總之,澳門中樂團的這場“粵樂尋聲”音樂會,在澳門應該會有廣泛的聽眾基礎。因為聽得懂;有些還不僅聽得懂,而且聽得很熟很熟,所以容易做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加上演唱者絕非等閒之輩:主唱《女兒香·劍歌》等的曾小敏,為廣東粵劇院院長,被譽為新一代粵劇領軍人;與曾小敏主唱《白蛇傳情·鍾情》的文汝昌,亦為國家一級演員;屆時,當然還有出類拔萃的其他演員在舞臺上獻藝。 是場音樂會,對於音樂總監、首席指揮張列所執棒的澳門中樂團來說,是又一回的有益嘗試和考驗。澳門中樂團畢竟並非一個長年累月為粵劇增光添色的樂團。準確伴奏,定然毫無懸念;但是,烘托粵劇的風格和韻味的掌控,卻非一朝一夕就能摸透摸通、穩操勝券!不過,澳門中樂團在堅守自己的陣地、保證自己的總體走向的同時,拓展接觸範圍,卻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正如過去演奏老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跟葡萄牙“法多”合作那樣。 費拉拉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