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島》 作 者:科爾姆 · 托賓 譯 者:柏櫟 出 版 社:上海譯文 出版日期:2025年1月 從布魯克林到長島 繼全球暢銷的《布魯克林》後,愛爾蘭當代作家科爾姆 · 托賓寫出了續集《長島》。這部曾經還被拍成了電影的《布魯克林》,講述的是剛剛二十出頭的女主角艾麗絲,在鎮上學習了做帳,但因為“二戰”後愛爾蘭正經歷貧困,年輕一代都找不到工作。艾麗絲選擇遠渡重洋,來到美國紐約,在布魯克林當銷售員,上夜校,克服思鄉病,給家裡人寫信,第一次談戀愛,後來在愛爾蘭、美國兩段感情的掙扎中,決定了在美國扎根。 十五年後,艾麗絲怎麼樣了? 如今,《長島》的背景來到了一九七〇年代的紐約,而我們熟悉的女主角艾麗絲也已變成了一名中年女性,她與管道工托尼一起生活了二十年,有兩個孩子,生活在毫無邊界感的家族式小社區裡,一切看起來風平浪靜。然後,某一天,一個男人敲響了艾麗絲的家門,從那一刻起,一切就改變了。托賓是愛爾蘭當代著名作家,被譽為“英語文學中的語言大師”。他在青年時期就離開了故鄉愛爾蘭,此後的多部作品都在寫愛爾蘭人的離散。艾麗絲這個角色生活的愛爾蘭小鎮恩尼斯科西,正是托賓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布魯克林》出版後,十多年來托賓都沒想過要給《布魯克林》寫續集,他也覺得不該寫。小說家和讀者早已達成一項協議:作家提供線索,其餘的都由讀者自己想像完成,包括故事的結局。但在新冠大流行期間,一個愛爾蘭男人跳入了托賓的腦海,他突然敲開了艾麗絲的房門,警告她:一個私生子要出現了。托賓說他就是沿着這個開頭,很快就寫完了這個小說。 寫續集本身就不容易被看好,一開始閱讀此書心裡也想:寫續篇這麼狗血的事情,不太像托賓。結果,越看越抓心撓肺。而且這是我感覺離托賓的人物最近的一次,就像看現實中的任何一個活人,看他們身上溢出來的種種細節,卻不能合為一個整體,因為並沒有那樣的整體。他們身上全是並不必然如此的愛與恨,盲目的動機,慌張的決定。有時候他們像說夢話一樣把秘密都說出來了,有時候反着說,希望別人主動看破;有時候別人希望他們怎麼說,他們便怎麼說,不管自己心裡有多難過。在那個開放式的結尾裡,他們又在自己製造的爛攤子裡悄悄遁形了,幾乎沒有滿足我們對性別、愛情和自由的任何一種想像。寫什麼樣的人會寫成這樣?可能就是家鄉的人。你熟悉他們的行為,但你幾乎不能拿他們怎麼樣,他們的固執、強硬和自由遠遠超出了一個從這裡出去的作家的筆觸,而托賓很微妙地寫出了這種不服從。 而且托賓非常擅長細節描寫,一小片一小片的,閱讀的感覺就像在吃糖葫蘆上的冰糖。寫艾麗絲從美國回來後,和吉姆去都柏林的賓館幽會,吉姆說,希望艾麗絲覺得房間還可以,跟美國的比起來可能有點小。然後托賓緊接着替艾麗絲寫道:她不想說她從未住過美國的酒店。 《長島》裡有很多和生活相似的地方,是主角們都小心翼翼,繞開房間裡的大象。他們知道對方話裡沒說出來的那些東西。 如果你已經讀過《布魯克林》,托賓的這本續集絕對不會讓你失望。如果沒有,也不妨礙你把它當成一本獨立的小說來閱讀,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我想到了托賓的那句:在其樂融融的家庭中,才會發生這種事。 花非花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