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警局推出“反詐程式”助公眾防範電訊網絡詐騙 ![]() 司警局鼓勵居民使用“反詐程式”查詢詐騙資訊或查核風險指數 ![]() 司警向居民講解新型詐騙宣教防範 ![]() 司警近年深入社區加強宣傳防騙 司警局有能力處理AI犯罪 人工智能立法按形勢分析評估 【澳門日報消息】多位議員關注部分詐騙數字增加,保安司司長黃少澤昨透露,本澳已出現首宗AI深偽詐騙,通過偽造視頻引誘他人投資。他強調,本澳司警局已具備對AI技術仿偽成品開展鑒定的技術能力及執法工具。 立法會昨日進行保安範疇施政辯論,在上午首輪議員提問期間梁孫旭、李靜儀、李振宇指出,電腦犯罪、電訊詐騙等罪案增加,當中梁孫旭提到AI犯罪投資陷阱等問題,促當局加強打擊。黃少澤透露,本澳出現首宗AI詐騙,通過偽造視頻引誘他人投資,司警昨日下午公佈案情。 他稱,本澳之前發生多宗“艷照”勒索,包括立法會議員亦曾身受其害,但不是新型犯罪,是用傳統移花接木的方式,將被害人於網上公開的照片與“艷照”拼接。承認此類犯罪難於打擊,加強預防將會起到一定作用,警方會全力打擊。他強調,司警去年已啟動AI技術於刑事偵查應用及法理檢測研究,持續與內地相關技術機構保持緊密聯繫,已具備對AI技術仿冒偽造成品開展鑒定的技術能力及執法工具。 議員崔世平認為,應對人工智能發展或監管方式需要整個特區政府在頂層設計上進行討論,他關注保安範疇近期以至中長期的AI立法規劃和思路。 黃少澤認同需要有總體頂層設計,稱需要服從整個政府,不斷分析評估,緊跟國家、國際潮流做好分析、立法工作。 他指出,全球各國應對人工智能問題都是小心謹慎,在法律制訂、使用上“肯定是滯後”,因人工智能發展太快,至於制度如何更有效監管需時,形容全球都未有非常有效的制度,內地亦是法規與規章,未有法律監管。 目前保安範疇應對人工智能方面刑事犯罪不存在障礙,因人工智能是手段,犯罪構成要件是傳統方式,司警局人工智能電腦法證具備條件,在法律適用、電腦法證檢測技術不存在問題。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