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AI防深度偽造詐騙 司警接獲本澳首宗運用人工智能(AI)深度偽造手法實施的電腦偽造案件,有騙徒盜用男長者肖像製作影片,聲稱有“穩賺必贏”投資項目,吸引他人點擊帖文。警方雖指暫未有人報稱有損失,但事件已為社會敲響了警鐘,相關技術正逐漸成為詐騙分子手中的“利器”,嚴重威脅公眾財產安全和社會秩序。 深度偽造技術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項前沿技術,原本旨在為影視娛樂、教育和商業廣告等領域帶來創新與變革。由於發展速度一日千里,從早期需要大量數據訓練複雜算法,到如今一個普通用戶,只需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就能在幾分鐘內生成以假亂真的偽造影片,技術門檻降低直接導致濫用風險指數增加。 此次案件中,騙徒通過非法手段獲取居民的肖像等個人資訊,利用深度偽造技術製作出非常逼真的虛假視頻,再以此為工具實施詐騙。這種詐騙方式隱蔽性和欺騙性極強,難以通過肉眼和聽覺輕易辨別真偽,受害者往往在毫無防備下上當受騙。AI本是科技進步的體現,如今卻成為不法分子製造混亂和危害的源頭。 深度偽造技術發展不可逆轉,雖無法完全禁止作非法用途,但可以通過法律、技術、教育等多方面措施,降低被濫用的風險。當局須要盡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深度偽造技術濫用的法律責任,加大對違規行為的處罰,提高犯罪成本。並研究設立深度偽造技術行業標準,規範技術開發與應用,要求技術開發者在開發過程中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技術被濫用。 其他地區經驗所得,許多受害者上當,正是因為對AI技術的認知不足。政府、教育機構應加強公眾教育,通過開展宣傳活動、舉辦講座、發佈科普文章等方式,普及深度偽造技術相關知識,提高公眾對虛假資訊的識別能力。讓公眾了解相關技術的原理、特點以及常見的詐騙手段,增強自我防範意識;同時要保護好個人資料,免被騙徒利用。唯有如此,大眾才能在享受AI帶來便利的同時,避免淪為技術犯罪的受害者。 夏 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