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沙龍參加者合影 青年詩人共聚大三巴探討人生 【澳門日報消息】澳門筆會主辦,澳門筆會青年協會承辦,“澳門青年文學沙龍”昨晚舉行,澳門青年詩人祁紫、雪堇及鳴弦出席,與文學愛好者共讀詩作,現場交流討論氣氛熱烈。 本期“澳門青年文學沙龍”響應特區政府“澳門全城共讀月”共讀點招募活動,選於四月舉行,澳門筆會理事長兼青協會長廖子馨,筆會青協理事長陸奧雷、秘書長關曉泉,旅法詩人方明、詩人盧傑樺等四十名嘉賓、會員及文學愛好者出席活動。相關共讀內容可於澳門筆會網閱覽。 活動昨晚七時假大三巴巷七號天台舉行,筆會青協理事甘遠來、李嘉瑤及李宜聰主持。點評人霍超群在活動中評價三位澳門詩人指出,祁紫通過液態記憶的書寫呈現悼亡之情,雪堇探討城市化進程中的文化斷層,而鳴弦剖析數字時代的情感困境。其讚揚詩人們巧妙地運用成熟的詩歌語言,展現對生命、傳統與情感的獨特解讀,並祝願“澳門青年文學沙龍”長做長有,越辦越好。 祁紫表示,世界發展得太快,很多生活裡的人事物往往來不及告別就已經消失不見。她選擇書寫,是為記錄自身對生活的觀察,讓記憶和思念有處安放。 雪堇認為詩歌創作深刻扎根於人生經驗和社會觀察,是以想像力重塑語言邊界的過程。她認為“澳門青年文學沙龍”提供良好交流平台,讓年青詩人們能夠從互鑒和點評中得到啟發和進步的動力。 鳴弦認為生活中有許瞬間讓人心動,但難免會有令人苦惱的事,使人靈感中斷,難以成篇。他傾向思考詩歌如何“生”、如何“活”,即是詩歌如何生成,如何活化。 “澳門青年文學沙龍”旨在構建公共文學領域,搭建澳門文學交流平台,鼓勵澳門青年文學作者及推廣他們的作品,發掘澳門文學可能性和多元性,構築澳門新生代文學聲音。活動獲文化發展基金支持,澳門酒薈贊助部分場地費用。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