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河套合作區,深圳、香港兩園區分居界河左右。 ![]() 一行參觀港華能源創科 ![]() 魚 晨 ![]() 周 軍 “機遇灣區”參觀河套深港合作區 科企擬藉港科技園平台覓產品出海 “機遇灣區”主題採訪活動採訪團今日上午在深圳參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展示交流中心,又實地走訪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多家企業。有科企表示,有計劃借助香港科技園平台,尋求產品出海。 (深圳廿四日電) 酒香不怕巷子深 河套合作區地處香港北部和深圳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帶,由香港和深圳兩個園區組成。近年來,深圳園區開發建設和改革發展取得豐碩成果。尤其深港合作方面,深港簽署“一區兩園”合作安排;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開園運營,入駐機構及企業卅七家。其中包括香港應科院、大灣區創飛學院、大灣區創科快線近廿家香港科創機構、企業。 華力創科學(深圳)有限公司是入駐企業之一,聚焦力傳感技術領域,研發成功光學原理的力傳感器,開創國際先河。公司CEO魚晨表示,公司產品去年已經實現量產,目前運用於航空航天、精密製造、機器人、智慧醫療器械、智慧交通、新能源、智慧能源等行業。 去年,華力創科學推出世界首個毫米級的微型六維力傳感器,直徑僅為八點五毫米,讓人形機器人的手指尖手腕能夠有像人一樣的感知能力。未來,將通過深港合作等方式,吸引更來自全球的高端人才,進一步提升產品性能質量。 同時,公司將以深港合作為契機,包括利用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平台,尋求產品出海的可能性。“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們技術好、產品好,即使世界正處於動盪局勢下,依然有信心讓全世界都用上我們最好、性價比最強的中華創造傳感技術。” 發展氫能須慎重 另一家入駐企業港華能源創科,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家港資企業成立的清潔能源應用研究機構,聚焦儲能、氫能、光伏與節能、能源數智化、綠色燃料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其母公司香港中華煤氣成立於一八六二年,是香港第一家公用事業機構,也是亞洲最具規模的能源供應商之一。 港華能源創科副總裁周軍表示,目前仍未消停的中美關稅戰對公司影響有限,一來關稅對技術型和輕資產企業影響相對較微,二來由於上游供應鏈受衝擊,導致採購價格急劇下降,公司利潤反而有所提升。但仍希望兩邊能夠互補雙贏走下去。 他指出,目前很多國家針對中國新能源,最主要原因是中國新能源產業過於強大,包括光伏、風電等,即使不敢說遠遠領先,但無論技術還是產業製造,肯定處於國際頭部。 去年八月,澳門政府曾提出正研究是否合適在澳發展氫能。對此,周軍表示,氫能目前在社會中關注較高,但是否可推廣,成本是關鍵。強調使用何種能源,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做決定,若該地資源匱乏,卻非要佈局氫能,導致成本過高,或將無法長久發展。 一行還參觀深圳市交投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其智慧交通、智能網聯、智慧城市領域發展情況。 本報記者 牛寅虎 圖/文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