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我們來了” 暮春時節,巴丹吉林沙漠深處,中國航天再楫“神舟”向“天宮”。 二○二五年四月廿四日是第十個“中國航天日”。這一天,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 五十五載不懈奮鬥 五十五載斗轉星移,歷史在這裡寫下奇妙的註腳:一九七○年四月廿四日,中國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從大漠啟航,吹響了中國人進軍太空的號角。二○二五年的同一天,也是在這片熱土,“神箭”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托舉神舟二十號載人飛船躍上太空。 “我們乘組一定會追隨先輩的足跡,牢記先輩的重托。”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出征,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指令長陳冬說道,“跑好空間站階段屬於我們的這一棒”。廿四日下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圓夢園廣場,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陳冬、陳中瑞、王傑三名航天員英姿勃發,莊嚴肅立。 “出發!”十四時廿六分,隨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許學強下達命令,三名航天員領命出征。 而在距離地球約四百公里的中國空間站,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三人已做好精心準備,在空間站內佈置了“歡迎隊友”的字幅,準備迎接隊友入駐。 相較廿二年前中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飛天時的驚心動魄,如今再問蒼穹,中國航天員更顯自信從容。從航天員進艙前的治癒微笑,到齊齊竪起大拇指自信喊出“天宮,我們來了”,這背後是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 中國航天未來可期 自中國空間站任務開啟以來,一年兩次的飛行任務為航天員們提供了更多圓夢的機會,中國人太空“出差”的頻率加快、銜接愈發順暢。 漫漫飛天路。從“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到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從單星發射到航天員乘組常態化駐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這片熱土,見證着中國航天人叩問蒼穹的毅力和決心。 五十五年來,一代代後來者接過“接力棒”、踏着前人的足跡接力出征。中國正用行動宣告:“一張藍圖繪到底”的中國航天未來可期! (酒泉廿四日電) 中新社記者 郭超凱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