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紀念館前的“正義之神”雕塑,象徵着中、蘇、美三國團結一心,聯合抗戰。(呂曉露 攝) ![]() 紀念館介紹澳門飛行員林耀烈士的事蹟 (呂曉露 攝) 澳門人曾參與對日空戰 —— 探訪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 與友人同行,走進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紫金山北麓,佔地近六十畝的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蘇、美等國空軍在中國大地上聯合抗擊侵華日軍的英勇歷史,深受教育。 駝峰航線創奇蹟 建築面積二千多平方米的紀念展館,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並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聽着講解員的介紹,我們注目戰機、血幅、圖片等近件/套館藏文物和史料,彷彿看到了藍天上一場又一場殊死鏖戰。 “駝峰航線”是世界戰爭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條件極艱苦、代價至大的一條悲壯航線,它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一九四二年五月到一九四五年九月,“駝峰空運”共運輸各種物資七十多萬噸。為了維持這條中國抗戰的主要命脈,中美兩國也付出了昂貴的代價。據資料記載,美國援華航空隊各單位在“駝峰航線”上共墜毀和失蹤了五百多架飛機,中國航空公司損失四十多架飛機。中美兩國人員共犧牲了一千五百多人。 林耀被追認烈士 林耀,是紀念館介紹的革命烈士中的一位。他一九一三年九月六日出生於澳門。一九三五年考入廣東航空學校,後並入筧橋航空學校第七期。一九三七年全民抗戰爆發後,他駕機在重慶、武漢參加過多次空戰。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六日,林耀率第五飛行大隊十一架戰機在洞庭湖一帶上空攻擊溯江而上的敵運輸船隻時,與敵機遭遇發生空戰,不幸遇難。一九八八年六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林耀被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與紀念館相鄰的航空烈士公墓始建於一九三二年,包括牌坊、左右廡、碑亭及祭堂等建築。公墓建成後,歷經戰火,飽經滄桑。新中國成立後,公墓於一九八五至一九八七年進行了首次全面修繕。二○○二年,航空烈士公墓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於一九九五年九月三日抗戰勝利五十周年之際在公墓內落成。碑高十五米,碑身上端呈英文字母“V”形,象徵勝利。“抗日航空烈士紀念碑”九個大字,由張愛萍將軍題書。紀念碑的後方,矗立着三十座成弧形排列的英烈碑,鐫刻着四千二百九十九名中外抗日航空烈士的英名。 站在紀念碑前,我們想,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八十周年。作為“國內有影響力的抗戰精神教育基地”、“國際有知名度的和平文化傳播窗口”,它一定會引起更廣泛的關注。航空英烈,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我們的身體飛機和炸彈,當與敵人的兵艦陣地同歸於盡!”航空烈士們當年的誓言,振聾發聵。 (南京二十四日電) 本報特約記者 呂曉露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