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湛江灣一號養殖平台下水



“湛江灣一號”養殖平台舉行下水啟動儀式

全球首個漂浮式動力定位養殖平台亮相

    擬南海全海域漂浮養魚  年產二千噸



    湛江灣一號養殖平台下水



    【本報記者湛江電】全球首個漂浮式動力定位養殖平台“湛江灣一號”,近日在湛江市舉行下水儀式。這艘“海上智慧漁場”承載着八萬立方米養殖水體、具備年產二千噸名貴魚類產能。

    大型綜合養殖平台

    “湛江灣一號”是湛江灣實驗室自主創新研發的全球首個船型與網箱結構融合、養殖水體自然交換、漂浮式動力定位海域、自航游弋式養殖及航行避颱的大型綜合性養殖試驗平台。

    該平台集自動化、智能化、信息化功能於一體,配備了綠色能源自供給、全電力推進、動力定位、錨泊、飼料儲存與投餵、平台監測、養殖監測、無線傳輸等先進智能化系統。平台總長一百五十四米,總寬四十四米,分為十二個獨立的養殖區域,能夠同時養殖多種魚類。

    作為深海重器,“湛江灣一號”適用於南海千米乃至萬米水深的全海域養殖,極大拓寬海水養殖的生產空間,將為我國漁業養殖行業實現工業化和規模化養殖轉型升級提供範本。

    多項技術突破提升

    該平台順利下水後將開展系列海上測試,隨後駛向南海海域,計劃於今年六月投苗養殖,多項技術突破提升深海重器效能。在設計研發過程中,湛江灣實驗室研究團隊突破了超大開口船型水動力優化技術,提高了航速,降低了上浪,增大了甲板面積;突破了船舶和柱穩式結構融合技術以及非等邊箱型立柱優化技術,大幅減少了鋼材用量,節約了總體造價。同時,團隊還創新性地提出了航行、養殖、航行工況混合式能量分配架構技術,顯著提高了新能源佔比和能源系統利用效率。

    適漁性方面,平台進行了多項優化設計,包括實時監控和調整網衣張力,降低網衣風險;自動化集魚配合吸魚泵及側網多吸魚口,實現多方向自動集魚收魚;多組合、多模塊、便捷切換的飼料系統,滿足多養殖模式、多養殖魚種和多養殖規模的飼料需求;高精度、廣覆蓋、精算法的智慧漁業配置,實現養殖環境和養殖對象的可測、可控。

    推深遠海養殖產業

    總設計師陳瀟表示,“湛江灣一號”是推動深遠海養殖產業發展的創新嘗試,自研發設計之初便積極調研行業,充分考慮深遠海養殖產業發展和企業生產的需要,從養殖海域、適養魚類品種、裝備和運營成本、配套建設等企業關心的問題入手,不斷創新和優化設計,預計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希望“湛江灣一號”能夠在南海海域成功實現工業化和規模化養殖,以此帶動南海乃至全國海洋漁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46

鮮花
39

握手
77

雷人
21

路過
77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