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增添旅遊的樂趣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十九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澳門特區政府歡迎晚宴上致辭中指出,只要擁護“一國兩制”方針,熱愛澳門這個家園,都是喝了“亞婆泉水”的澳門人,都是建設澳門的積極力量……第二天上午九時,中宣部的領導找到我,要我做一輯有關“亞婆井”的短視頻,要求十二時之前完成拍攝,後經整理審核《人民日報》等媒體,於當天下午三時播出,取得了良好新聞時效性的宣傳效果。視頻的景點資訊大部分就是來自於黃文輝博士的作品《儂家正住蓮花地——澳門歷史建築文化解碼》這本書的故事。 黃文輝博士透過專業的建築史視角,梳理了澳門從十六世紀葡萄牙管治時期至今的建築發展脈絡。全書以“蓮花地”比喻澳門的文化土壤,強調其“中西共生”的獨特性。書中涵蓋媽閣廟、鄭家大屋、大三巴牌坊等二十多處世界遺產建築,並從建築形式、裝飾細節到空間功能,剖析其背後的歷史與文化意義。 今年三月,外交部華春瑩副部長在澳門工作訪問期間,考察葡韻文化,尤其是在東望洋炮台內的“聖母雪地殿”,我仍以黃文輝博士的該書資訊,與其分享了十七世紀葡式教堂內繪有“中國風”山水濕壁畫,天使、獅子、花卉、柱子,無疑反映了宗教與藝術的本土化適應。登上東望洋燈塔,參觀和體驗了還在運作的燈塔導航系統,是遠東最早的導航燈塔。 提及澳門在世界地圖的定位時,我還展示了一張最早標有澳門定位的世界地圖,使她感慨澳門的文旅有潛力有前景。所以,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讀好這本澳門歷史好書,你也能講好澳門故事、中國故事。 黃文輝博士將於本月二十六日(明日)下午三時四十五分至五時,在塔石體育館,由澳門筆會、澳門大灣區文化旅遊協會主辦的“澳門申遺二十周年”活動中,主講“講好澳門故事——澳門歷史建築文化解碼和歷史研究”。歡迎大家關注和現場聆聽。 丁 放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