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 付 現在的AI能輕易地生成出高質量的句子乃至文章,走的道路跟“轉換——生成”理論不同,它是利用計算機強大的算力,對語料數據進行概率的統計、分析得出的參數生成的。DeepSeek寫出來的文章,不要說語法層面近乎完美,文學上也能達到較高的水平,有人說可以秒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作家。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喬姆斯基及其眾多的追隨者,發表、出版過的難以計數的論文專著,今天看來,都是明日黃花,沒有實用價值。 我國的語言文字現代化研究,也走過類似的岔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我國語言文字領導與研究機構,有語言文字現代化的三步走規劃:簡化漢字,推行拼音方案,實現世界共同語化。那個時候,人們普遍相信漢字書寫繁難,需要簡化;漢字無法跟計算機相容——字無定量的漢字不能像拼音文字那樣通過鍵盤輸入計算機。後來發現漢字可以通過對字形編碼進入計算機,編碼可以有無數的方案。後來又發現更簡單的方法,拼音輸入法、語音輸入法。這才醒悟,漢語言文字進入電腦,不存在技術鴻溝。幾十年的語文現代化研究,多少人、耗費了多少青春與生命,誰能說得清楚? 古文字研究何嘗不是這樣呢?擁有一百二十多年歷史的甲骨文字研究,正面臨着嚴峻的歷史考驗:隨着大模型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可以預測:不遠的將來,甲骨文字研究有可能不再需要專家學者,AI工具能夠輕而易舉地完成甲骨碎片的拼接、甲骨文字的釋讀工作。據說,使用AI技術對甲骨碎片進行拼接的工作已經開始,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一百多年裡,中外多少學者為了考證、釋讀甲骨文字,在書齋裡焚膏繼晷、嘔心瀝血,獻出了青春,獻出了一生! (四之三) 亞 瑟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