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無力百花殘 唐李商隱的《無題》詩有兩句話,今日讀來饒有意義。兩句詩是這樣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詩是借東風之無力形容離愁萬種。究竟離愁與東風如何扯上關係?天曉得。不過西風東漸已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國人崇洋。食的、着的、用的,無一不是所謂名牌的進口貨,憑直覺,似乎眞正顯露出“東風無力”。是醒覺的時候了。詩人是唐代人,我們唐人曾經盛極一時,這該是憑着東風和煦的蔭潤。 再讀詩人另一首詩《咏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珍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 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詩的大意謂縱觀歷代賢能君王理家治國,成功靠勤儉衰敗根源在豪奢。心在國事何必琥珀為枕,禮重臣賢豈希圖珍珠飾車。時運去沒遇上青海的千里良駒,力量窮難拔除危害社會的毒蛇。有幾人眞理解推重南薰曲的心意,我永遠學大舜的文宗哀傷難過。 該詩作於開成五年(公元八四〇)正月之後,題曰“咏史”,其實是心繫時事,全篇浸透哀悼文宗、痛惜唐王朝厄運的情懷。唐文宗在位十四年,因深知前朝之弊,即位後勵精圖治,去奢從儉,力圖挽唐王朝江河日下之頹勢,曾兩次謀誅宦官,但皆失敗,事與願違,致令王朝日趨深化。詩中指出:儉成奢敗是歷史常規,而此時,常規不常,詩人歸因於“運去”、“力窮”,是歷史局限性的。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