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略 澳門公共行政改革的破局之道 ——協調機制與治理效能的雙輪驅動 日前,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岑浩輝公佈了第六屆政府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其中的公共行政改革方案,以“加強統籌協調機制”與“提升特區治理效能”為核心,展現了新一屆政府直面制度沉疴、推動治理現代化的決心。這份改革藍圖既延續了過去行政優化的脈絡,又針對當前社會痛點提出創新舉措,其成效不僅關乎政府運作效率,更將深刻影響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的戰略定位與長遠發展。 協調機制的頂層設計:打破壁壘的結構性嘗試 改革方案最顯著的突破在於建立“六大跨部門協調機制”。從公共行政改革領導小組到道路工程協調工作組,這些機制的設立直指澳門長期存在的“部門本位主義”頑疾。例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領導小組的成立,有助於整合分散在經濟、法律、基建等領域的資源,避免政策碎片化對國家戰略的掣肘。此類頂層協調架構的設計,體現了“問題導向”的改革邏輯,若能突破傳統科層制的運行慣性,將為複雜議題的統籌提供制度支撑。 然而,協調機制的有效性仍需實踐檢驗。歷史上,許多地區的跨部門小組常陷入“疊床架屋”或“議而不決”的困境。當然此次澳門的協調部門由最高層親自掛帥,相信可以避免機制空轉風險,但也建議:一方面,領導小組的决策權需與部門執行力形成閉環,避免淪為“紙上協調”;另一方面,應建立量化考核指標(如重複開挖率下降幅度、跨部門數據互通率),將協調成效轉化為可測評的治理成果。 治理效能的雙重革新:制度重構與技術賦能 改革方案在“效能提升”層面提出兩大路徑:制度性改革與服務流程再造。前者聚焦公務員管理體系的重塑,後者強調數字化轉型對行政效能的撬動作用。 在制度層面,公務員團隊的“員額精準管理”與“績效審計”機制值得關注。澳門公職體系長期存在人浮於事、晉升僵化的批評,此次改革試圖通過量化管理打破“鐵飯碗”思維,並將領導主管問責制與權責體系掛鈎,這與內地“放管服”改革中的“權責清單”理念不謀而合。 人員管理制度的改革,旨在打造一支愛國愛澳、勤政為民、擔當高效的公務人員團隊,這將極大提升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但改革成效關鍵在於能否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體系——若考核標準過於模糊或流於形式,可能加劇基層公務員的應付心態,甚至激化部門矛盾。 技術賦能方面,“一戶通”與“商社通”的升級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推進行政審批全程電子化、構建跨部門數據平台,不僅能壓縮尋租空間,更可透過流程再造倒逼部門協同。例如,自然人工商業登記的電子化若與稅務、市政數據互通,將顯著降低企業合規成本。但技術變革需配套法律保障,如明確電子文件的法律效力、完善個人信息保護機制,避免數字化轉型衍生新型治理風險。 法治現代化的挑戰:立法統籌與區際協調 改革方案將“重點領域立法”置於突出位置,尤其是《行政程序法典》與《民事訴訟法典》的修訂,直指澳門法律體系與社會發展脫節的結構性問題。法律統籌工作組的設立,有助於解決過往立法資源分散、部門利益主導立法的弊端。但需注意兩點:其一,立法規劃應強化公衆參與,避免“閉門修法”導致民意反彈;其二,在橫琴合作區等跨境場域,需創新區際法律衝突解决機制。 維護國家安全:澳門發展的基石 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方面,施政報告提出了全面而細緻的措施。從築牢維護國家安全防線到加強網絡安全建設,再到全力保障澳門社會安全穩定,這些舉措共同構成了一個全方位、多層次的安全保障體系。這不僅是對國家安全的忠誠守護,也是對澳門居民安居樂業的最基本承諾。 愛國者治澳的深層邏輯:治理合法性的雙重構建 落實“愛國者治澳”原則,確保立法會選舉順利舉行,是此次改革在政治層面的重要體現。這一原則的堅持,有助於鞏固澳門的管治基礎,確保政府的施政方向始終與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保持一致。 強調“愛國者治澳”原則在公務員宣誓與立法會選舉中的落實,這既是維護國家主權的必然要求,也是特區政府强化治理合法性的政治宣示。 在全社會堅持“愛國愛澳”核心價值的同時,也關注促進各族群和諧共處、包容共濟、守望相助。 澳門作為中西文化薈萃的獨特窗口,可在傳承愛國愛澳核心價值的同時,將這份情懷自然融入公共服務的日常實踐——例如通過活化歷史街區的多元文化積澱、搭建青年參與社會治理的創新平台,讓家國情懷在民生服務與文化對話中轉化為社會共識,形成既有根脈傳承、又具開放氣質的治理模式。 機遇與展望:改革窗口期的戰略抉擇 此次改革正值澳門經濟轉型與橫琴合作區建設的關鍵期,其複雜性遠超技術層面。政府需處理好三對關係:效率與制衡(如跨部門協調可能削弱權力監督)、創新與穩健(如法律修訂的社會適應成本)、本土性與區域化(如保持澳門特色與融入大灣區的平衡)。若能在改革中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例如設立第三方評估機構、引入社會智庫參與政策設計,將有助於提升改革方案的韌性。 澳門的公共行政改革,實質是一場治理現代化的“壓力測試”。它不僅需要打破數十年積累的行政慣性,更要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探索特區治理的新範式。當協調機制與效能提升形成“雙輪驅動”,澳門或將走出一條兼具制度創新與務實精神的新路,為特區治理提供獨特的“澳門經驗”。 澳門理工大學教授 澳門學者同盟監事長 澳門公共行政管理學會理事長 李 略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