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月經化敵為友 去年年底,內地有報道揭露眾多衛生巾內有異物、小黑點、蟲卵,並且衛生巾長度與包裝標示不符。消息一出,引發了內地人南下搶購衛生巾的熱潮。 衛生巾是女性的經期必需品,難怪反響如此大。女人一生,假如從十二歲月經初潮到五十歲絕經,中間三十八年時間裡,要經歷四百五十六次月經。假如每次的月經持續五天,那總共是二千二百八十天。只算比較不適的頭三天,那也有一千三百多天。 回想青春期的自己,來經時小腹絞痛,而且常伴失眠、頭痛與腹瀉,難免影響生活。我聽說,某位女同學更慘,在上學時經痛得死去活來,需要叫救護車送院治療。如果這樣的戲碼每個月都上演一遍,對身心都是巨大折磨,自然會把月經視為洪水猛獸。我不甘心認命,亦不願依賴西藥止痛,於是我多番求醫,機緣巧合遇上一位好中醫,在一段長時間的治療之後,我的痛經消失了。 很多人以為女性經痛是天經地義的事,我作為成功康復的過來人以及中醫學在讀學生,在此大力闢謠:正常的經期絕對不應伴隨劇烈腹痛。 不過,中醫治療亦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接受中醫治療亦需要排除可能導致急症的嚴重器質性病變), 就像感冒一樣,症狀會因為身體變化而再次找上門。想遠離病痛,就要持之以恆地養護,還要改變生活習慣,例如少吃生冷食物,在低溫的地方注意添衣,裏裏外外都避免受寒。這聽起來是不痛不癢的養生常談,其實日積月累的習慣對身體影響甚大。 中醫認為疼痛的主因有二:“不通則痛”與“不榮則痛”。寒冷會減慢氣血運行,嚴重時會產生瘀血,這是“不通”;寒冷亦會令消化功能減弱,營養吸收減少,這是“不榮”。中醫覺得痛經不一定只是子宮出問題,更多是整體健康也有問題。月經病是個警號,是身體在呼救。 (上) 陳于晴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