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華水製氫“秘方”令水變燃料?



科研人員展示改造後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鈦

科研人員展示改造前後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鈦

科研人員在檢測改造後的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鈦樣品

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實驗室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拍攝的光催化分解水製氫實驗

科研人員在觀察光催化分解水製氫的實驗進展

    華水製氫“秘方”令水變燃料?



    一百五十年前,科幻大師儒勒 · 凡爾納曾預言:水將成為未來的終極燃料。如今,學家們正努力將這個幻想變為現實。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研究團隊負責人劉崗表示,中國科研團隊近期在“光催化分解水製氫”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對半導體光催化材料二氧化鈦進行“結構整容”和“元素替代”,顯著提升了通過陽光直接分解水獲取氫氣的效率。相關成果早前已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雜誌》上。

    目前太陽能製氫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太陽能電池發電再電解水,其效率高但設備複雜且昂貴;二是太陽光直接光解水:通過二氧化鈦等半導體材料在陽光下“一鍵分解”水分子。劉崗團隊主要聚焦第二種技術路線。

    據介紹,用傳統二氧化鈦分解水有嚴重障礙:當光線照射到二氧化鈦時,其內部會產生帶電粒子(電子和空穴),這些帶電粒子就是分解水的“工具”。然而,這些被激活的電子和空穴並不穩定。“電子和空穴就像迷失方向的賽車,在如同迷宮的材料內部橫衝直撞,絕大多數的電子和空穴在百萬分之一秒內就會複合湮滅。此外,高溫製備環境容易導致氧原子‘離家出走’,形成氧空位並捕獲電子,這些都大大降低了光催化反應的效率。”劉崗說。

    研究團隊創造性地引入鈦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鄰居——鈧(Sc)元素對二氧化鈦進行改造。經驗證,鈧元素具備三大優勢:一是鈧離子半徑與鈦相近,能完美嵌入其晶格而不造成結構變形;二是鈧的穩定價態恰好能中和氧空位帶來的電荷失衡;三是鈧離子能重構晶體表面,產生特定的晶面結構,就像架起“電荷高速公路和立交橋”,讓電子和空穴順利跑出迷宮。

    通過精密調控,團隊成功研製出性能顯著提升的二氧化鈦材料,其紫外線利用率突破三成,模擬太陽光下產氫效率較同類材料提升十五倍,創造了該材料體系的新紀錄。劉崗表示:“若用這種材料製作一平方米的光催化板,在陽光照射下每天能產生約十升的氫氣。”

    研究團隊未來努力的方向,是在持續提升對紫外光利用的基礎上,增加對可見光的利用,希望下一步所開發的材料,能很好地吸收可見光,同時電荷分離效果很好,以進一步實現可見光誘導水分解反應製氫。

    科研人員介紹,二氧化鈦作為一種工業用途廣泛的無機材料,中國產能佔全球五成以上,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而稀土鈧的儲量中國也位居世界前列,對於後續光催化材料的發展及工業應用具有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光催化分解水效率進一步突破後將有望實現產業應用,推動能源結構升級。



    水    登



3

鮮花
78

握手
65

雷人
36

路過
32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