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畫人鄧芬的花鳥畫



魚蔬圖

鴛鴦戲水圖

墨荷圖

長春不老圖

梅花圖

    畫人鄧芬的花鳥畫



    近代廣東畫壇名家輩出,其中南海鄧芬才華卓絕,性格疏狂,被譽為一代畫壇奇士。鄧芬一生醉心丹青,以畫藝享譽當世。終其一生,無論是交友、結社、授徒、論藝各方面,皆離不開其畫人的身份。鄧芬先生一向以畫人自居,認為畫家對山水人物、鳥獸、花蟲魚甲等,皆要精通,一知半解,或梅蘭菊竹之術,就算專門能之,亦不能謂之大家也。鄧氏在繪畫上,各科俱極精妙,故稱他為“大法家”、“大宗匠”,應該不會是過份的稱譽。

    鄧芬花鳥畫的啓蒙老師張世恩,字澤農,南海人,畫學源於宋藕塘、孟麗堂。善山水花鳥畫,名重清末廣東畫壇,與居廉、何丹山並稱“嶺南三家”。

    一九五二年壬辰四月,鄧芬為劉少旅題所藏溫幼菊花卉圖,題識云:“語石山人幼菊温丈,師許礽光,私淑宋藕塘,以用粉最精,曾謂十年混水研求,始得傳其法云。少旅兄得此可寶也。壬辰四月從心芬識。”鄧芬學畫之初,未諳用粉之道,嘗就問之,幼菊不吝其秘,傳以心法,始悟用粉之道。一九五七年丁酉七月,鄧芬為居明軒主人崔德祺寫《長春不老圖》,賀其生朝,以沒骨法描畫雁來紅、牡丹、菊花,用筆流暢,章法刻意經營,設色雅麗,所繪牡丹,水粉交融,自然暈化,與二居擅用的撞水、撞粉技巧,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摹擬與鎔成,是文藝的創作本源。鄧芬對歷代各家繪法,素有研究,摹擬名家作品,重之以銷鎔工夫,化古人之巧妙,融會貫通,以一己之法為之,別闢蹊徑,古為今用。鄧芬好古而不泥古,從不拘泥於古人成規,敢於創新,與時俱進,於上世紀初,已是傳統國畫派的中堅人物,既得到傳統畫家的賞識,更為高氏兄弟折衷新派所服膺。

    鄧芬於畫最工仕女人物,豐神卓絕,無與倫比,有“馬、柳、美人”三絕筆之稱。然其從來沒有忽略繪製花鳥草蟲、山水庭院的技法,皆作深入研求。世人每喜鄧氏仕女畫,因其人物畫格調高雅,悅目脫俗之外,其背景旁襯,無論是園林小景、荷塘柳岸,或是芭蕉山石、梧桐楓葉,或是迴廊觀鳥,皆精妙絕倫,配合起來,天衣無縫。鑑藏者得其畫,既能觀賞鄧氏人物畫的氣韻意態,更可細味其花鳥畫的古人遺意,無疑是視覺上的雙重怡悅。

    鄧芬嘗謂:“北宋人花鳥多師黃筌父子,迄元一變其法,然微嫌過率,明周冕集其成似為真致。”鄧氏寫花鳥,極重筆意神致,取法在白陽、復堂之間,得其神髓,山水、魚蟲、走獸,則間作而已,又以“三筆雀”著。三筆者,極言其簡,而神情韻味,自然流露楮筆之間,非盡三筆也。

    鄧芬花鳥畫風格,深受揚州派畫家李鱓的影響。澳門居明軒藏鄧氏早年作品《梅花圖》,寫於一九二三年癸亥。題云:“夢醒羅浮第幾回,舊時月色舊時苔。無人省識春風面,會向銀潢洗眼來。癸亥夏民表先生大雅誨正。曇殊居士鄧芬并錄舊作用博一哂。”畫中寫老梅樹,枝幹挺直粗壯,以飛白筆觸勾勒輪廓,蒼皮蘚斑,梅花以淡墨寫意為之,疏朗自然,頗有李鱓畫風。

    水仙圖是鄧芬喜作之題材。一九四二年壬午,鄧芬有《水仙圖》扇面寫贈夫人劉琇,題識云:“壬午四月為劉琇余姬寫此。氣韻不俗,然未及趙子固之冰清玉潔,令人拜倒也。從心先生曇殊芬識在香港。”鄧芬此幀水仙圖,線條柔雅,淡施色,近乎白描風格,以淡墨勾勒出花瓣和葉片的輪廓,花蕊僅輕賦淡彩,呈現了凌波仙子之冰肌玉骨、飄逸出塵的氣韻。顯然,鄧芬視趙氏為學習楷模,並以自繪的白描水仙與趙氏名作並列。

    鄧芬尚好繪畫荷花,尤愛繪採蓮圖。至於此題材的創製,應為南宋錢塘劉松年領風氣之先也。劉氏喜繪西湖荷塘小景,筆墨清雅,着色妍麗;鄧芬寫雙姝採蓮圖,每幅皆態勢自殊,佳趣迭出,畫面呈現一派荷花被水,暗香浮動的幽奇勝境,二姝則頭角束髻,腰佩琅玕,俯身舒剪,涉採芙蓉,神態躍然縑素。畫人劉秉衡評曰:“畫荷難,畫葉尤難,墨濃損趣,墨淡無神。青藤、白陽師造化而得心源,近代唯曇殊居士得其法理。”一九三八年鄧芬為張韶石寫白荷扇面,題識云:“八大無此工,兩峯無此率性。有徐文長狂,歌必中律。戊寅秋,韶石弟屬。從心並題。”足見其對自己的繪荷技法的自負。

    一九六四年甲辰夏,鄧芬為弟子陳丙光繪《墨荷圖》,題曰:“合天池、冬心、兩峯,肆意為之,與大滌子同宗法,識者將謂不逮也。甲辰夏半隱齋夜話,為丙光弟試墨。 曇殊芬。”題識揭示了其繪荷的畫風及淵源,宗法於揚州派諸家,並參以石濤遺意。描畫荷花率放自然,濕筆墨染,濃淡揮灑,渾然天成,線條提按轉折,圓熟有力,筆墨氣韻,躍然紙上。

    鄧芬的花鳥畫,蘊含宋、元餘韻。一九五五年乙未,鄧芬為香港陸羽茶室主人馬超萬先生繪製四幀花鳥畫幅,用北宋舊紙成之,盡顯其傳統功力。其一為《鴛鴦戲水圖》,題識云:“意在刁、滕之間。乙未春超萬馬先生北宋紙屬畫。經營四稿頗有當意,亦非時下作家所好為之。希鑒存。從心芬。”其二為《老樹雙禽圖》,題云:“張僧繇山水如近人水彩畫本。宋李迪花鳥亦與折衷新派類似,因師其法以為超萬先生雅屬正之。從心曇殊芬。”其三為《哺雛圖》,題曰:“元陽城主薄陳仲仁畫《將離圖》,用筆相近,惜非朝夕可成,甚不易見其功力。是頁差得萬一也。超萬先生正之。乙未夏日從心曇殊芬。”其四是《白禽圖》:“宋人林椿花鳥力主輕淡,其秀麗處可學,而其拙笨處不可得萬一也。意在別取蹊徑,畫來不致技窮。用博萬超先生粲之。乙未苦熱燈下擬稿。從心芬。”

    鄧芬對惲壽平的風格用筆,也有一定的理解。一九六三年癸卯夏四月,嘗繪一幀《魚蔬圖》贈小欖公菜館,描畫魚、笋、菇等魚蔬,本於寫生的基礎,用筆輕逸,設色妍麗,頗有南田筆意。

    鄧芬晚年揣摩寫竹,深研不懈,以書法筆觸入畫,頓挫提按,豪邁有力,根竿枝葉,氣韻俱全,得各家所長,足令時人眼前一亮。一九六一年辛丑十一月,鄧氏為弟子陳丙光示範繪寫墨竹技法,題識云:“行枝荒率,應以秀潤寫葉,始能停勻姿致也。近人畫竹,專重葉之成形,不解呼應揖讓取其勢,每致平板無所呈現風趣,足可惜矣。友篪弟細味之。辛丑十一月從心芬。”

    師法古人,後世之學畫者必宗唐、宋,於花鳥畫科,宋代更是殿堂高峯。鄧芬繪製花鳥、荷竹,追本溯源,融傳統各家之長,接宋、元、明、清四朝之餘緒,在其驚豔當世的仕女人物畫以外,更為傳統花鳥畫,亮出另一道風景線。



    劉    季



52

鮮花
12

握手
67

雷人
30

路過
41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