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西窗小語)將巴人視為可報復的納粹分子

將巴人視為可報復的納粹分子



    有些書的主題,描述阿拉伯人為了取樂而謀殺猶太人。以色列又利用納粹大屠殺的痛苦記憶教育兒童,讓以色列孩子對巴人苦難麻木無感,毫無疑問地支持以色列對付巴人。

    歷史學家安德魯 · 赫爾利認為,任何人都無法接受大屠殺的恐怖,除非他們找自己憎恨的人,轉移情感,報復到他們身上。由於周圍環境不存在可供報復的納粹分子,幾位以色列前總理,由貝京到沙米爾到沙龍,通過將阿拉伯人標籤為當今的納粹分子,稱他們是適當的報復目標,解決了報仇問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甚至聲稱是巴人向希特勒提出了大屠殺的想法。

    以色列教授梅塔爾 · 納西強烈認同上述觀點,他在二○一六年一份“幼兒在棘手衝突中的經歷和學習”研究中發現,六成八的以色列兒童建議用毆打、殺死或驅逐(阿拉伯人)作為解決方案。納西表示,在如此幼小的年齡,以頻繁而強烈的方式灌輸這些信念,導致與衝突相關的敘事深深地灌輸在小孩子的社會心理知識中。

    另一位以色列學者巴爾 · 塔爾,在一九九八年一篇研究論文談到“通往和平的坎坷之路,以色列教科書中的衝突觀念”,分析了以色列教育部在全國的宗教和世俗學校中使用的百多本教科書,所傳遞的意識形態,都是猶太人的積極形象,生來是善良的上帝選民,猶太人是以巴衝突的受害者;而阿拉伯人被描繪為殘忍、不道德、不公平,並決心消滅以色列國的族群。於是幾代以色列人在離開學校時,已相信任何針對巴勒斯坦的侵略,包括種族清洗、滅絕,都是正當的。巴爾

    · 塔爾的論文寫於二十多年前,觀乎今天發生的事,情況二十年不變。

    (加沙戰爭引起的道德拷問 · 

    十七)



    沈    實



100

鮮花
57

握手
20

雷人
6

路過
90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