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問題 加強應變 昨復活節假期疊加周日,輕軌系統疑因供電系統異常,媽閣站至協和醫院站服務暫停逾兩小時。這是繼去年國慶假期後,輕軌再次在重大節假日“頭暈身”,短暫“跪低”。 作為連接澳門半島與離島的集體運輸系統,去年五宗故障,暴露出輕軌系統管理的深層次問題。隨着輕軌東線建設如火如荼,輕軌系統未來將負起更繁重的服務,必須從技術革新、制度監管與服務文化同步革新。 輕軌供電系統的脆弱性似乎已成為軟肋,一九年底通車不久已有連串小毛病,至二○二一年四月完成全線高壓電纜更換工程後,服務未見因更換電纜而變得更穩定。本澳輕軌系統並非嶄新技術,假如因電壓波動而導致停運,顯示本身的電力網絡存在結構性缺陷,以今天的科技水平,不應該出現這類技術問題,有關方面須深思和檢視。否則,當輕軌系統日後延伸更多線路時,如何提供更高質的集體運輸服務? 今次故障也顯示有關方面在面對突發事件時應對不足,在故障發生約一個小時後,居民旅客扺達輕軌站時才獲悉輕軌服務受阻,須要自行以其他方式出行,令公眾失去對輕軌服務“快捷”、“準時”的信心。反映有關方面在現行事故應對機制上的缺陷,未能盡快讓居民旅客知悉,在快速反應流程上須要更具制度化及可操作性。 軌道運輸系統的可靠性,往往是城市大眾交通服務與效率的標誌。近年澳門輕軌系統的運作屢遭質疑,讓居民和旅客擔憂其可靠性,並暴露輕軌系統在營運穩定的根本性問題。 事件發生後,輕軌公司及消防部門已迅速疏導受影響的乘客,兩句鐘後恢復運作。但根治為本,當局須要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對電力系統穩定技術與監測技術的提升,減少故障,以及在服務上提質提效。 夏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