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美育:促進心理健康與社會和諧的關鍵 美感教育與情感教育本為一體,皆是培養個人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現代社會面臨的精神健康及情緒問題日益凸顯,筆者提出“情感美育”新概念,將藝術教育與情感教育結合,正是回應這一挑戰的有效方式。“情感美育”不僅關乎個人的情感健全和人格發展,更對學業成就、人際關係、未來就業乃至生活幸福感產生深遠影響。 全球實踐與政策背景 英國在二〇一七年通過的《兒童與社會工作法案》已將情感教育與性教育納入中小學必修課程,並於二〇一九年九月開始實施;芬蘭將“現象式學習”融入美育,強調跨學科與真實生活的連結。在亞洲區,新加坡推行“社交情感學習”(SEL)國家課程,系統化訓練情緒技能;日本透過“特別活動課”培養學生的集體情感與審美意識。這些例子充分體現了國際社會對情感教育的高度重視。而我們中國亦提出“社會美育”概念,將美育與社會價值觀融合,力圖進一步豐富情感教育的內涵。 因應情感教育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越趨重要,澳門本地有關情感教育實踐的情況值得深入檢視,並研議推動“情感美育”的策略。筆者以下就三方面討論開展“情感美育”的具體做法。 教育政策 一、政策框架建立:制定全面的情感教育政策,明確情感美育的目標、內涵和重要性,並納入教育發展長期規劃。 二、資源配置:增加資金投入,實質支持學校、社群及社福機構開展情感美育專案,並確保資源的有效分配。 三、專業培訓:定期為教師提供情感教育專業培訓,幫助他們掌握情感管理與表達技巧,更好地引導學生。 課程設計 一、整合課程:在藝術、音樂、文學課程中融入情感教育元素,增強學生的情感認知與表達能力。 二、實踐活動:設計多元化的校內外活動,如情感工作坊、藝術展覽、戲劇演出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情感表達和情緒管理。 三、評估機制:建立有效的評估系統,定期審視情感美育的實施效果,並根據學生反饋調整課程內容。 家庭教育 一、家庭參與: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的情感教育活動,提供相關資源和指導,幫助家長在家庭中創造支持性環境。 二、親子交流:推動親子活動,增進家庭成員間的情感交流,培養良好的溝通習慣。 三、情感教育資源:向家長提供情感教育書籍、課程和線上資源,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實踐情感教育。 結 語 通過在教育政策、課程設計和家庭敎育三個方向的努力,澳門有望有效推動“情感美育”的實施,提升學生的情感與美感的素養,為其全面發展創造良好環境。“情感美育”不僅有助於解決當前社會的精神健康問題,更為培養具備全球素質和國際競爭力的新一代奠定基礎。 更重要的是,筆者希望它將是澳門教育體系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也是對二十一世紀社會人才培養的有力貢獻。 (下) 覃 靜 麥雁鈴 方惠萍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