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蘇州評彈《杜十娘》有感 純粹借音樂說故事,將音符與文詞完美融合,在老朽看來,唯中國蘇州評彈獨樹一幟。評彈樂曲技巧並不高深,只是運用簡單和弦來講述生活的故事。關鍵在於故事的文辭是否精彩,文學的功力是否上乘。一句話,所唱故事是否能撩動聽衆! 清明節間,在蘇州平江路聽罷一場評彈,不禁入耳入心,心血來潮,苟不記之筆墨,未免有辜其羚羊掛角之妙!尤其其中一曲《杜十娘》,堪比白居易的《琵琶行》,將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前前後後,用極生動凝煉的筆觸娓娓道來,情文俱至,且文字更加通俗易懂,適合普羅大衆的口味,很接地氣。據彈三弦的夏姓藝人介紹,此評彈《杜十娘》曲詞作於上世紀二十年代,至今已有上百年之久,詞作者不詳。然經評彈藝人口口相傳,傳唱至今不衰: 窈窕風流杜十娘,自憐身落在平康。她是落花無主隨風舞,飛絮飄零淚數行。青樓寄跡非她願,有志從良配一雙,但願荊釵布裙去度時光。在青樓識得個李公子,齧臂三生要學孟梁。她自贖身軀離火坑,雙雙月下渡長江。那十娘偶爾把清歌發,聽聽鶯聲倒別有腔。哪曉隔舟兒聽得魂無主,可恨登徒使計要拆鴛鴦。那李郎本是個貪財客,辜負佳人一片好心腸。說什麼讓與他人也不妨,杜十娘恨滿腔。可恨終身誤託薄情郎,說郎君啊,我只恨當初無主見,原來你是假心腸一片待紅妝。可知十娘亦有金銀寶,百寶原來有百寶箱。我今朝當了你郎君的面,把一件件一樁樁。都是價值連城異尋常,何妨一起付汪洋! 一曲《杜十娘》,以哀怨典雅之文詞,訴說美娘悽慘人生之悲劇。文生於情,情溢於文,弦弦掩抑聲聲淚,曲罷悽然,心如裂帛! 曾 坤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