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臨巴西 十年前一趟巴西之旅,親歷了里約大耶穌山的壯觀。本以為餘生再也不會再次踏足這片位於南美的富饒沃土,怎料十年後,因工作關係又要乘搭超過三十小時的飛機,橫跨了亞洲、非洲,才能抵達南美洲。這次與十年前不一樣的是,十年前是到里約熱內盧,如今是到聖保羅。 在美國關稅極限施壓的全球局勢下,也許為我國打開了與葡語國家更緊密的合作契機。就以巴西為例,號稱“世界糧倉”的它,是全球最大的糧食出口國。我們中國國土面積遼闊,不過淡水資源相較匱乏,地形複雜多變,也不利於我們進行大規模種植;加上人口眾多,十四億國民溫飽問題是頭等大事。正因如此,巴西就是我們最理想的合作夥伴。 巴西國土面積雖然沒有我國那麼大,卻也幅員遼闊。巴西的淡水資源全球最豐富,幾乎佔了全世界五分之一之多,足足是我國的三倍。加上巴西土地平緩,亞馬遜流域土壤肥沃豐饒,大豆、玉米、甘蔗、咖啡豆、芝麻等作物產量豐富,其質量也高。不過,可能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巴西過去一兩百年來,都是被美國牢牢控制其農業產業,定價權掌握在美國大型企業手上。正因如此,中巴糧食合作在過去可謂舉步維艱。尤其近年中美全方位進行大國博弈,從金融戰到貿易戰,糧食的爭奪也是大國博弈重中之重的議題。 正是因為特朗普政府全面展開全球關稅“戰爭”,中國當然首當其衝,但巴西也不能倖免。不過美國的關稅施壓,可說是“殺敵八百,自損一千”,同時也造就了其他國家避開美國,形成新的貿易夥伴圈層。中國和巴西之間加強雙邊貿易就非常令人期待;而澳門作為中國與葡語國家之間的“精準聯繫人”,如何藉着中葡論壇部長級會議的協調和合作機制,發揮橋樑作用,為中巴進一步深度合作鋪橋搭路,充分發揮“國家所需,澳門所長”,也同樣令人期待。 陳志峰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