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諷刺社會權貴 反斗 反叛 反抗 ——談《搗破法蘭克》 表面是賊黨戲,內裡反建制。低成本港片《搗破法蘭克》青春化、網絡化、反斗化,符合今天新世代的我行我素,也諷刺社會權貴。 《搗破法蘭克》是香港首齣成功眾籌拍攝上映的影片,反映了港片現時融資困難。但眾籌是否是新出路?肯定的是本片資源有限,由頭到尾皆因陋就簡,場景因地制宜,規模亦細。 談善言、林家熙、岑珈其在接受社會服務令時互相認識,並計劃組成“法蘭克”組織,專門打劫押款車,過程中還加入專劫鹹濕佬的楊偲泳。熟悉的演員組合,今次再合作沒有新火花,但有青春氣息,無拘無束,一往直前,為心中公義而行。 “法蘭克”拍攝自己打劫過程並放上網,成為KOL,獲得社會認同。這設計當然欠說服力,但勝在符合新世代文化,不管道德規範,有理冇理網絡化,由社會公審。其實影片有許多難讓人入信的細節,例如槍枝如何獲得?為何懂得開槍?通通沒有交代,故事因而未夠完整。 主戲是他們打劫權貴組成的教會,內裡實際洗黑錢。一強一弱,一老一青,一富一貧,此對比明顯是寓意,年輕一代不滿老人政治、富人強權、黑商勾結的罪惡,於是打劫對方開設的兌換店,像羅賓漢般劫富濟貧,反抗意識濃烈,但以卵擊石,出現傷亡,折射出後生一輩的不自量力,老一輩的心狠手辣,不無悲情。 袁富華飾演的教會長老,陰險狡滑,以製造更大新聞來掩沒自己的醜聞,又以慈善來遮蓋自己的犯罪行為,都是對現實的諷刺。尤其是不同KOL在網絡上的影射說話,更能道出現實的黑暗,因此本片實際借幾位反叛青年的行劫,道出權貴的秘密罪行。 受制於資源,全片捨棄槍戰動作的大場面,也沒有驚心動魄的鬥智鬥力,但拍出青春爽朗的節奏感,局部生動活潑,呈現反控制、反建制的青春躁動,在現時注重意識形態的社會下相當難得。 lhaio@yahoo.com.hk 小 也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