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詞 學位論文通常以致謝結束。一般說來,論文正文是理性的闡述,而致謝詞則是情感的釋放。倘若論文沒有致謝,僅從論文觀察一個畢業生,其人生便顯得不完整,似乎學校培養的僅是一個理性人;若論文加上致謝,則可說作者才是一個有頭腦、有血肉的全人。故而,致謝詞已成為學位論文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若論文是學業之果,致謝則是生活之情。每位作者在經歷煎熬且令人折磨的論文寫作後,至致謝時,心情頓時輕鬆。因此,致謝最能反映作者的性情,人們通過論文分享學子獲得學位的成功與喜悅,卻也從致謝中讀出學子的辛酸與堅持。 曾記得,中科院某博士論文致謝詞感動無數讀者。作者在致謝中回顧自身成長與求學歷程,從一個出生山坳、孤苦心酸的稚子,在老師與社會的幫助下,一步步邁向博士人生。其雖身處逆境,卻仰望星空,不懼貧窮,自強不息,成就精彩人生。相信讀者記不住論文內容,卻記住了作者的致謝,作者甚至因此成為網紅。 致謝詞寫法多樣,表達形式各異。有文言體、詩歌體,甚至詩經體……而老師永遠是致謝的第一對象。故而,有些老師表示,審閱論文時,讀到致謝,原本不佳的心情驟然好轉。不過,有些作者過於熱情,以至在致謝中將尚在人世的老師讚頌得不朽。其他致謝對象還包括父母、配偶(若有)、同學、朋友……甚至寵物。 當然,也有致謝遭遇尷尬的。寫作論文時,不少作者正值戀愛期,論文完稿時,自然地向女(男)友致謝。然而,若畢業分手,論文卻永遠保存在學校圖書館。若干年後,倘若被現在的愛人發現,雖是往事,卻難免尷尬。 其實,謝詞難分優劣,作者無須搜腸刮肚、絞盡腦汁。 自然真實的情感流露,實事求是地評價人物,便是致謝的初心與本源。 婁勝華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