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昔木人巷的意義已不同 “木人巷”回憶 昨天看了一篇邵初的報道,她在訪問中提到加入《愛 · 回家之開心速遞》接近一年,直言該劇像木人巷一樣是個可以磨練演技的好地方——“木人巷”這幾字已很久沒在娛樂版中看到過,估不到邵初竟然懂得。畢竟,現今的年輕一代未必懂得這個詞的意思。 相傳凡在少林寺習武的弟子,出師前必須進入木人巷與木人打鬥,安全出巷始算習藝完成。香港影視作品中,馮寶寶主演的《方世玉三打木人巷》及成龍主演的《少林木人巷》都是以此為題材。當木人巷這幾個字在娛樂版出現,則代表是個學得一身好武功的地方。事實上TVB也曾有一條木人巷,那時TVB還在廣播道,《歡樂今宵》或其他的直播節目,藝員在出場前所駐腳的一條窄巷也被喚作木人巷。一來是這條窄巷兩邊都是用木條圍封,二來則指《歡樂今宵》是個培育藝員全能發展的好地方。 藝人完成化妝及換好衣服後,就會在木人巷中所設置的木凳上等候,以便第一時間出場。《歡樂今宵》的年代,在等候出場前的聊天中,梁醒波每每會於木人巷內大講笑話及昔日見聞;譚炳文則會對經過的女藝員評頭品足,有時更會出手戲弄女藝員。被戲弄的女藝人亦多數會向李香琴求救,因為只有李香琴才能制止得了譚炳文。 之後,TVB搬離了廣播道,但不管是清水灣還是將軍澳電視城,仍然保留着木人巷,只是現今的木人巷與廣播道年代的木人巷在狹義上已經不一樣。縱然現今的藝員數量更勝往昔,但能擁有十八般武藝的全能藝人卻是買少見少。 娛翁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