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在花間住》廣東藝術劇院上演 新版《人在花間住》穗啟全國巡演 由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廣東歌舞劇院創排的新版《人在花間住》,日前在廣東藝術劇院上演,並開啟二○二五年全國巡演,用舞姿觸碰“生命最柔軟的皺摺”。 該劇是一部以當代舞展現阿爾茲海默症患者群體的劇碼,首演於去年四月,新版在人物塑造、主題呈現等方面進行了多處細節優化,母子間的深情亦藏於劇中的點滴細節裡。新版演出增加了一個小道具——老人資訊卡,是兒子為防止母親走失而準備的,上面記錄了母親的姓名、疾病、聯繫電話和家庭住址,也是兒子對母親愛的具象化。 而母親的花店作為該劇最重要的舞美場地,更是被愛和記憶的元素所充斥。店裡到處貼滿的便籤紙上,記錄了母親每日必做的一件事——為兒子煲湯。一碗湯,承載了母親未宣之於口、也從未褪色的愛意。劇中,母親幻想出的“鮫人國”片段裡,深海裡遊弋的都是男美人魚,這也預示着母親心心念念記掛的人,始終是自己的兒子。 舞劇《人在花間住》以花命名,以花入題,劇中也處處有“花”的印跡。母親的花店開在“花城”廣州的騎樓裡,和街坊鄰里的關係也如花一般美好。儘管劇中沒有強調兒子的職業,但其工作場地的花園沙盤,則暗示了男主人公是一位園林設計師。母親對美的追求、對花的喜愛,也影響了兒子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軌跡。 演員妝造上,也幾乎都是以花為靈感:無論是百花仙子出現時,舞者模擬二十四番花信風的形態,花瓣纏繞飄逸的裙裾,還是“白民國”幻境中,群舞頭頂馬蹄蓮形狀的裝飾,兼具造型感和危險感,都是用“花”來展現母親的心境。備受觀眾喜愛的“疍家女”舞段中,搖曳生姿的疍家漁女們一仰頭,便可以看到她們抵擋日曬風吹的斗笠下藏着一圈鮮花,暗喻着角色含蓄、內斂、堅韌的外表下,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熱盼。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