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墨雙城”桂澳學生寫生交流活動啟動 ![]() 澳門嘉賓黎小傑(左一)、陳建邦(右二)、李秀雯(右一)向謝斌贈送紀念品。 ![]() 澳門師生接受山水畫培訓 桂澳學生桂林寫生啟發創意 【本報記者牛寅虎桂林十八日電】由澳門廣西婦女協會、澳門中華教育會、廣西藝術學院主辦、澳門美術協會聯合舉辦,澳門基金會贊助,教青局支持的“‘一墨雙城’桂澳學生寫生交流團”,今起一連三日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開展交流活動,內容包括寫生教學、採風創作、愛國主義教育等。 交流團團長、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委員、澳門廣西婦女協會會長李秀雯表示,今年桂澳兩地再度攜手,將以桂林陽朔為舞台,以寫生為紐帶,續寫跨越山海的藝術情緣。 交流團由澳門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陳建邦任顧問;李秀雯任團長;澳門美術協會副理事長、澳門青年美術協會會長黎小傑,澳門美術協會副理事長關英傑,澳門中華教育會常務理事楊燦基、李明基,澳門僑界青年協會會長梁俊傑任副團長;成員包括澳門廣西婦女協會秘書長羅頌妤,副理事長關張煥恩,理事李炫慧等,以及來自本澳多所中學的師生,合共近一百人。 一行今晨六時十分在城軌珠海站集合,乘坐動車抵達桂林。參觀被譽為“嶺南第一名園”的雁山園後,前往廣西藝術學院培訓中心(桂林)聚雁堂參加啟動儀式。 感受自然以畫會友 李秀雯致辭表示,今年恰逢中國人民抗戰勝利八十周年,活動特別融入紅色教育主題,除在興坪古鎮描繪漓江的詩意畫卷,還將走訪臨陽聯隊舊址,通過實地考察與創作,銘記歷史,讓藝術創作與愛國情懷同頻共振。 她對澳生提出三點期望,一是以筆為媒,感悟自然之美。在桂林青山綠水間,用心觀察、大膽創作。二是以畫會友,促進文化教育交流。與澳門夥伴互學互鑒,在技藝切磋中碰撞創意,在共同創作中深化友誼。三是以史為鑒,傳承紅色基因。從抗戰歷史中汲取力量,弘揚民族精神,展現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 廣西藝術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謝斌稱,活動從二○一○年一直堅持至今難能可貴,意義重大。今年將寫生地點選在陽朔縣興坪鎮,花足心思做足功課。當地自然和民族文化資源豐富,非常適合寫生創作和文化調研。二十元人民幣背面圖即取自興坪的漓江山水,期望桂澳師生用藝術的眼光,專業的敏銳性,去捕捉精彩瞬間。 觀摩學習增進友誼 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女聯合會組織聯絡部部長譚智莉表示,廣西和澳門地緣相近,人緣相親,文化相融,具有廣泛合作基礎。是次交流活動,是桂澳兩地文化交流合作又一重要成果,也是兩地青少年學生互相學習,增進友誼的寶貴機會。接下來,廣西婦聯將聯合澳門各愛心社團持續開展公益活動。 廣西藝術學院國際教育交流中心常務副主任、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趙克,中國畫學院 / 漓江畫派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彭慶華,中國畫學院 / 漓江畫派學院副院長劉啟謀,繼續教育學院副院長 / 培訓中心副主任伍世龍等出席,各方互贈紀念品。儀式後,澳門師生隨即接受現場培訓,由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 / 漓江畫派學院團委書記梁義泉帶來題為“淺談山水畫寫生創作與作品賞析”的講座。當晚,一行轉往陽朔,明日將赴興坪古鎮採風寫生。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