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戶外區助力演藝之都 澳門戶外表演區繼去年十二月底上演首場預熱音樂會後,沉寂了好幾個月。由特區政府跨部門組成的大型演出活動協調小組昨日公佈活動近況,擬定於六月舉辦一場容納二萬名觀眾的演出,並透露已收到多項下半年的活動申請,令人期待。 當局原計劃於三月及五月先後在戶外表演區舉辦音樂會,但因未有符合條件的演出項目,延至六月再“開騷”,是業界申請舉辦,屬戶外表演區第二波演出,節目詳情仍待主辦方稍後官宣。 為大型演藝活動而設的戶外表演區,佔地九萬四千平方米,空間寬敞。去年底首演的預熱音樂會,跟六月舉辦的音樂會,性質有所不同。前者屬預熱演出,觀眾以本地居民為主,實際進場人數約萬一名,與場地可容納五萬人的上限仍有較大距離。接下來屬於商演,面向更多的是國際旅客,容納觀衆人數增加,在人潮疏散、交通運載等方面要求更高、更嚴謹,宜完善相關配套和安排。 綜合大型演出活動協調小組須做好工作,一方面繼續保持緊密溝通,實事求是審視每一份演出方案,場地相關安排以安全保障為首要考慮,每次演出循序漸進增加觀眾量。另方面,由文化局主動且持續和演藝業界加強溝通,努力尋求有實力的活動舉辦方,善用該戶外表演區的空間資源,擴大本澳戶外商演的知名度,有利後續吸客。 行政長官岑浩輝在本年度施政報告中提到,政府致力建設“演藝之都”,進一步優化澳門戶外表演區各項工作,持續舉辦大型節慶品牌盛事。方向清晰,為長遠善用戶外表演區一鎚定音。倘能提供扶助機制,以助本地中小微企參與,如周邊設小攤位,相得益彰。 回顧政府打造戶外表演區的初衷,旨為澳門打造“演藝之都”提供更優質的硬體設施。下半年,戶外表演區將推動落實多個條件較成熟的項目,預料第三季大型演出活動觀眾人數,可逐步提升為每場二萬五千至三萬人次。當局應細化各項安排,有序開展下一階段的場地與壓力測試,更積極主動累積實踐經驗,爭取引進更多國際節目落戶,彰顯“東亞文化之都”魅力。 夏耘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