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適逢穀雨 執筆時,正値復活節前夕。復活節是西方的宗教節慶,稱為“Easter”,又或“Pascha Festival”。依聖經的記載,耶穌基督為救贖整個人類,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死後第三天復活。 廣府人有句話形容在危難中度過,曰“死過翻生”,我就曾經此苦達三次之多,都是“死”在醫院的病床上,也翻生在那床上。不過撿回條命已算是萬幸,因此我的“死”,並不是為救贖整個人類,只是像潮州音樂的二胡聲音:“自己顧自己。” 看看日曆,接連着“復活節”的是“谷雨”。查遍了典籍也找不到“谷雨”一詞。谷是山間的水流,《公羊傳 · 僖公三年》:“無障谷。” 何休注:“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韓非子 · 五蠹》:“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遺以水。”足見水之可貴。住在城市,有“自來水”供應,要水,易過借火,人們不會珍惜,若然制水一天半日,則比《七十二家房客》的場面:“樓下閂水喉”更慘。時下人們飮用水有來自法國的、日本的、意大利的,應有盡有,谷雨之水,豈有捨近而圖遠取而飮之? 查實日曆上所載“谷雨”,應是“穀雨”。穀雨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四月十九、二十或二十一日。穀雨前後,我國大部分地區降雨量比前增加,有利農作物生長。《逸周書 · 周月》:“春二月中氣:雨水、春分、穀雨。”宋歐陽修《洛陽牡丹記》:“洛花,以穀雨為開候。” 關於牡丹花的艷麗,李清照寫過一闋《慶清朝慢》。詞云: 禁幄低張,彤欄巧護,就中獨佔殘春。容華淡佇,綽約俱見天眞。待得群花過後,一番風露曉妝新。妖嬈艷態,妒風笑月,長殢東君。 東城邊,南陌上,正日烘池館,竟走香輪。綺筵散日,誰人可繼芳塵?更好明光宮殿,幾枝先近日邊匀。金樽倒,拚了盡燭,不管黃昏。 冬春軒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