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亂炖)錯 付 現在的語音合成非常簡單,用一點錄音材料進行波形拼接便能完成。一般人都可以感覺得到的,是開車時的語音導航:標準普通話語音、方言語音、明星語音、網紅語音,個性化的、詼諧的、性感的,林志玲的、郭德綱的,令人眼花繚亂。假如有興趣,誰都可以製作自己的語音導航。三四十年前那種語音合成,需要國家級科學院的聲學研究所、語言研究所重要研究室之間進行合作研究,聽起來非常高大上。而現在的語音合成,連一個小學畢業生都可以通過使用相應的軟件進行製作。那些在語音合成研究上付出幾年、幾十年辛勞的學者們,今天翻閱自己當年發表在權威雜誌上、曾經受人膜拜、非常自豪的論文,心裡會是怎樣的滋味呢? 成句研究,不能不提到美國著名語言學家諾姆 · 喬姆斯基。他在出版於一九五七年的博士論文《句法結構》中提出來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一誕生就以其具有顛覆性的衝擊力量,被公認為偉大的語言學理論,影響全世界的語法研究長達半個世紀以上。他的理論簡單地說,就是認為人類的語言分作深層結構和表層結構;人類的語言能力源於天賦機制——普遍語法,不是像我們學習英語時通過背誦三百句、九百句掌握的。人類語言一般有六到十二個核心句,這些核心句通過擴充、倒裝、省略等一系列轉換規則,生成出無限量的句子。 喬姆斯基富有想像力的理論,似乎可以用數學代碼方式解決人工智能的核心技術——人類思維工具語言運用的智能化。但是,喬姆斯基的偉大理論在一個環節上卡殼了——按照人們所能設想出來的各種規則轉換、生成出來的句子,泥沙俱下,並非都是合乎語法的句子,難以排除大量錯誤的句子。 (四之二) 亞 瑟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