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體團在低空服務運營指揮中心合影 ![]() 粵港澳媒體了解珠海賽區籌備自行車賽情況 ![]() 袁 熊 粵港澳媒體團了解十五運自行車賽籌備 珠港澳科創協同促灣區體育 作為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唯一串聯粵港澳三地的賽事,珠海正全力籌辦公路自行車賽。十五運會珠海賽區執委會辦公室副主任、珠海文廣旅體局副局長袁熊表示,賽事籌備過程中不僅突破傳統辦賽模式,更通過科技創新與三地協同機制,為大灣區體育融合注入新動能。 (珠海十五日電) 本報記者 古楨輝 報道 “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媒體灣區行聯合採訪團,上午抵達位於珠海市規劃館的十五運會公路自行車賽起終點,採訪賽事籌備情況。據悉,十五運會公路自行車賽包含四個小項,正賽將於十一月七至九日舉辦。 首創一項賽事跨三境 袁熊指出,賽事路線被譽為“大灣區景觀長廊”,其中珠海段以情侶路為起點,途經日月貝歌劇院、漁女雕像等地標;港珠澳大橋全程展現“世紀工程”的雄偉;澳門段串聯新開通的澳門大橋、機場與北岸碼頭;香港段則途經迪士尼樂園與國際機場。 去年十一月底珠海賽區已聯合港澳賽區舉辦測試賽,歷史性地創造“世界海上跨橋騎行最長、穿越海底隧道最長、全運會測試賽路程最長”的三個公路自行車賽紀錄,並首創一個賽事一天跨珠港澳三境、首創前置查驗無感通關、首創粵港澳三地賽事統分結合組織方式,打通三地賽事銜接機制。 在“無感通關”技術的創新應用方面,袁熊指出,已在通關關口部署RFID射頻識別系統,並為參賽人員及物資配備智慧手環與嵌入式晶片,可實現即時追蹤與精準調度。三地海關邊檢部門首創“珠海主導、港澳派駐觀察員”的聯合模式,通過資訊核驗打破政策、技術與程式壁壘。技術層面,加強通關手環的防水性與舒適性,同時細化醫療車與開道車的通關銜接流程,確保無縫護航。 無人機跨境醫療運輸 除公路自行車賽,珠海賽區還將承辦網球、田徑(競走)三大競體項目及部分群體項目。珠海賽區將迎來約三千三百多名運動員及近五千人的保障團隊。此前的測試賽已吸引近三百萬人次線上觀看,正賽關注度料將再創新高。 媒體團隨後參觀由珠海上和科技投資有限公司打造的珠海市低空服務運營指揮中心。公司董事長康俊珺受訪稱,目前系統監測應用已率先覆蓋珠港澳空域,並在打擊珠澳無人機跨境走私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未來,也將與澳門民航局合作。談及澳門低空經濟發展潛力,她認為澳門在推進空域開放進程中,需優先構建安全管理體系;珠澳醫療資源差異化分佈,為無人機跨境醫療運輸創造廣闊的應用場景——通過建立“急救物資空中走廊”,可實現器官運輸、緊急藥品配送等醫療需求的分鐘級回應。 |
請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