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点击收藏
  •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迪恩网络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迪恩网络公众号

重慶新華日報舊址禮讚



二百八十多平方米面積的防空洞是報館的機印房(呂曉露 攝)

屹立在虎頭岩下的新華日報總館舊址(呂曉露 攝)

    重慶新華日報舊址禮讚



    驅車在嘉陵江畔疾馳,行至化龍橋地段,經過一條不知名的下坡便道,我們走進位於虎頭岩下一個山溝裡的重慶新華日報總館舊址。

    武漢失守遷至重慶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寫有《新華日報》四個大字的大門門匾,編輯、記者和印報師傅們的工作地點,以及食堂、發行部等,就在幾幢竹木、土木結構易簡的夾壁建築裡。大院裡還分別有一個籃球場和幼兒園的遺址。山坡上面的防空洞裡則是印刷廠,為的是一旦遇上日軍轟炸,也不影響報紙出版。

    “舊址”管理團隊負責人白雙全陪我們邊參觀《新華之光耀華夏》專題展,邊作介紹。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新華日報》在漢口創刊。創刊號出版前夕,在報社召開的全體職工大會上,董必武曾形象地說:“《新華日報》是共產黨的嘴巴。”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失守。十月二十五日,《新華日報》遷至重慶繼續出版。

    一九三九年,“五三”、“五四”兩次敵機大轟炸,毀壞了報社在市中區的房屋,報館被疏散到了近郊化龍橋虎頭岩下的山溝裡。之後,報館經歷了三次反共高潮:第一次一九三九年冬至一九四○年春,第二次一九四○年十月至一九四一年三月,第三次一九四三年春至夏秋。在每個不同時期,《新華日報》都根據黨中央方針政策和當時的具體情況進行工作。

    報道皖南事變真相

    皖南事變就發生在第二次反共高潮時期。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一日下午,周恩來、董必武、葉劍英、鄧穎超等和紅岩、曾家岩的許多工作人員,都聚集在報館參加《新華日報》創刊三周年紀念會。周恩來在會上驚聞皖南事變的消息,他意味深長地激勵大家說:“同志們,黑暗是暫時的,光明一定會到來!”

    一月十六日,遵照周恩來的指示,報館撰寫了關於皖南事變真相的報道和抗議國民黨製造“皖南事變”的社論,及時印成傳單散發。一月十七日,《新華日報》寫的關於皖南事變真相報道和評論員文章,被國民黨當局禁止刊登。周恩來得知此消息後,題寫了“為江南死國難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指示將這二十五個字印在被“開天窗”的版面位置。十八日,《新華日報》出了內容不同的兩份報紙,一份是大量印刷的衝破國民黨新聞檢查而刊出周恩來親筆題詞的報紙,另一份則是用其他消息補被扣文章送檢的報紙。這一天《新華日報》的發行量比平時增加了四倍,使皖南事變的真相及時大白於天下。

    毛澤東稱“新華軍”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曾到《新華日報》總館、《新華日報》營業部看望工作人員,並在《新華日報》總館接待文化新聞界進步人士。他還高度評價《新華日報》:我們不僅有一支八路軍、新四軍,還有一支“新華軍”!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新華日報》被國民黨當局強行封閉。當時,報館正在印刷二月二十八日的報紙,剛印完第一張,即被當局封閉沒收。工作人員冒險把印完的一張報紙搶出來。如今,這張報紙保存在國家博物館。

    《新華日報》自創刊起前後工作九年一個月十八天,共出報紙三千二百三十一期。

    聽着白先生的介紹,看着展廳陳列的一張張照片,以及一件件的文物,我們觸景生情,感慨萬千。

    我們還先後參觀了排字房、澆版室、防空洞等舊址,深入了解《新華日報》在抗戰時期的奮鬥歷史。

    烽火歲月中的《新華日報》,書寫了一段不朽的歷史,將永遠鐫刻在我們的記憶裡。

    (南京十二日電)



    本報特約記者  呂曉露



73

鮮花
26

握手
50

雷人
21

路過
14

雞蛋

該文章已有0人參與評論

請發表評論

全部評論

扫描微信二维码

查看手机版网站

随时了解更新最新资讯

400-123-45678

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在线QQ客服
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武进路齐浜大厦456号2幢10楼
电邮:green_ps@ppap.com.cn
移动电话:13301215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